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权威资讯 > 2020年北二外翻译硕士MTI考研真题考点汇总(育明教育)

2020年北二外翻译硕士MTI考研真题考点汇总(育明教育)

时间:2019-04-28     来源:《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作者:郭老师      点击量:1237

第六章 现当代哲学

第一节 梁漱溟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著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

第二节 冯友兰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1924年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结合起来。

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

第三讲 中国历史知识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

三、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

四、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

五、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朝代

起止时间

创建人

都 城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斟鄩[1]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亳→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武王

东周 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周平王

洛邑

东周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洛邑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 嬴政

咸阳

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公元9年灭亡)

汉高祖 刘邦

长安

新朝

公元前9年-公元23年

王莽

长安

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光武帝 刘秀

洛阳

三国(魏、蜀、吴)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国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曹丕

洛阳

蜀国

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刘备

成都

吴国

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孙权

建业

西晋

公元266年-公元316年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司马睿

建康

南北朝

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隋朝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杨坚

长安 洛阳

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唐高祖 李渊

长安 洛阳

五代十国[1]

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

宋高宗 赵构

临安

元朝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明太祖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清太祖 努尔哈赤

北京

 

第一章 史前史(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从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夕为止,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距今约八十万年)和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都处于原始人群阶段。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端与原始人类的繁衍

一、人类的起源

盘古化育与女娲造人

二、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1.猿人阶段的遗址、遗迹

西侯度遗址、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2.早期智人(二十万年-五万年前)

大荔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和许家窑人

3.晚期智人(约五万年-一万年前)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因此考古学家把他们叫做山顶洞人。

此外,晚期智人还有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资阳人。

(育明教育注:北京大学2010年真题)

第二节 母系氏族社会

一、氏族的形成

1.概念

又称氏族公社,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集体生产、共同消费的一种较稳固的社会组织形态,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内部实行外婚制,公共事务由选出的氏族长管理,重大问题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出现,氏族制度开始解体。

2.形成原因

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改变;自然选择作用;实行族外婚。

氏族实行外婚制:“自一切兄弟和姐妹间,甚至母方最远方的旁系亲属间的性交关系的禁例一经确定,上述的集团便转化为氏族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恩选集》第4卷,37页)

二、母系氏族公社

(一)特点

世系按母系血缘计算,实行母方居住制;在婚姻关系上初期实行族外婚,繁荣期实行对偶婚;妇女在生产和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一时期人类使用的工具有石器、木器、骨器等,母系氏族初期使用的是打制石器,中期以后使用磨制石器。复合工具开始出现,特别是弓箭的发明是这个时期的突出贡献;实行原始共产制,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

(二)母系氏族社会遗存

1)裴李岗文化:19771979

首先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距今七千年以上。遗址分居址和墓地两部分。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在其文化遗存中,发现了稻、粟、黍的实物标本,反映农业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当时的社会生产已经有了初步分工。

2)磁山文化:19761977

发现于河北武安,年代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600年。遗址为一远古村落。村落中分布着房屋、窖穴和集体劳动场所,发现各类文化遗物近两万件。窖穴中的谷物堆积厚度在0.32米之间,品种为粟。可见当时黄河中游地区早期农业的发达情况。

3)仰韶文化:

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目前国内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遗址,分布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考古学界一般将仰韶文化系统分为半坡、庙底沟和西王村三种类型。其特征是:仰韶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兼作采集和渔猎,陶器以磨光红陶和彩陶为主,陶器上出现的一批刻符受到学界关注;一般认为早、中期为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晚期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

4)河姆渡文化:

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经初步发掘,共有四个相互叠压的文化层,在第四层的居住区内,有大量炭化稻谷、稻壳、稻秆、稻叶的堆积和成套的农具,经鉴定,稻谷属于晚稻型栽培稻。说明当时水田稻作农业已相当发达。采集和渔猎业在社会生活中仍占重要地位。河姆渡文化是江南地区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文化遗存。

5)红山文化:

因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后而得名。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与牧、渔、猎并存。其遗存属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长,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一、母权制转变为父权制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财产继承权的改变;两种制度长期对抗的结果。

二、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按父系计算世系,财产按父系继承;一夫一妻制取代了对偶婚制;贫富悬殊的现象出现,财产私有现象萌芽。

三、父系氏族社会的考古文化遗存

1.大汶口文化:

以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的发掘而命名,距今约60004000,分早、中、晚期,早期处于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阶段,中期进入父系氏族,晚期为父系氏族末期。大汶口文化的生产工具已普遍使用磨制技术,出现了大量通体磨光石器,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在其社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家畜饲养特别是猪的饲养已构成经济生活的重要补充。

2.龙山文化:

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类文化遗存的泛称,因1928年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的发现而得名。该遗址中常见轮制黑陶和薄壁蛋壳黑陶,故曾称为黑陶文化。龙山文化遍布于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各地区文化内涵存在差别,社会发展大体都大体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龙山时代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铜器数量增多,应用范围扩大,进入铜石并用阶段的晚期。磨制石器更为普遍、精细,制玉业空前繁荣。龙山时代随着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确立和财富的增多,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形成。

3.良渚文化:

1936年首先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命名, 距今约50003700年。初步查明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良渚文化所处的太湖地区是我国稻作农业的最早起源地之一,遗址中发现较多的石制农具,表明这一时期的农业已由耜耕农业发展到犁耕农业阶段,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制陶、治玉、纺织均达到较高水平。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已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从荒蛮的史前期踏入文明社会。

4.齐家文化:

1924年首次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分布于甘肃洮河、大夏河、渭河上游和青海湟水流域。距今约为4100-3600年。主要文化特征是:出现了数量可观的红铜工具,并出土了青铜镜,是我国境内迄今所见最早的铜镜。这一时期石器依然大量存在,表明它是我国早期的铜石并用文化,铜器的制造和使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重要标志,是过渡到金属时代的开端;葬式以成年男女合葬墓最富有特色,男尊女卑的观念已有鲜明体现;随葬品的多寡悬殊反映了贫富分化、社会分层的形成。

第四节 关于早期历史的神话与传说

一、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育明教育注: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真题,名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真题,单选;陕师大2015年真题

二、五帝的传说与中国的英雄时代

黄帝部落兴起于渭水支流姬水,故姓姬,号轩辕。人们把中国文明的发韧归功于黄帝,如造屋宇,制衣服,作舟车,乃至仓颉造字,嫘祖养蚕,伶伦制律吕,大挠作甲子等等,都看作是黄帝及其氏族部落内的人发明创造的,炎、黄两部落相邻,世代通婚,过着以农耕为主的生活,称为华夏或诸夏,是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育明教育注:南京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

炎、黄两部落组成联盟,大败蚩尤于涿鹿,蚩尤被杀。被打败的九黎部,一部分加入炎、黄两部落,一部分南下同苗蛮部落杂居。此后炎黄两部落之间又在阪泉接连发生了三次大战,最后黄帝部落获胜。这两个部落进一步结合起来,连同夷人九黎部落的一部分,组成了以黄帝部落为主的部落联盟,逐步创造了灿烂的中原文化。

尧、舜、禹时期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禅让”时期。按照军事民主制的传统,部落联盟的首领由部落首领议事会共同推举,这种制度一直到尧、舜时期仍存在,当时最高权力机关是四岳十二牧,四岳也就是四方各部落的首领。

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约前21世纪—1840年)

第一节 中国古代政治

 


政治

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结束了“禅让制”。(育明教育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真题,单选

2.  其子启继承王权,确立王位世袭制,国家机构初具规模。

1.  商部落在黄河下游,首领汤起兵抗夏讨桀

2.  约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商

3.  盘庚迁殷,政局稳定

4.  奴隶制残酷,“人祭”“人殉”

西周

1.  周为商之属国,渭水流域,文王任用贤能,励精图治

2.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3.  地域广大,实行分封制

4.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王朝转衰

5.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6.  夏、商、西周三个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时期。(育明教育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

春秋

1.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育明教育注:广外2011年真题,名解)

2.  “礼崩乐坏”诸侯争霸

3.  春秋五霸:齐桓公人用管仲改革,富国强兵,“尊王攘夷”,葵丘会盟、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4.  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崩溃

战国

1.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育明教育注: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广外2011年真题,名解)

2.  战国七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3.  变法:魏国,出国,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

4.  兼并战争:齐魏交战有桂陵、马陵之战   公元前3世纪以后,秦国无敌于天下 秦赵长平之战,是当时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育明教育注:山东大学2013年真题,名解)

秦朝

 

 

 

 

 

 

 

 

 

 

 

 

 

 

 

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统一:条件:1.生产力提高、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

            2.战乱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群

      意义:1.划时代,结束分裂,开创统一局面

              2.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

              3.为经济恢复,民族融合提供有利条件

      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人口两千多万

巩固统一:措施:政治: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经济:土地私有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轨

                军事:修长城

                文化: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秦末农民战争:原因: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陈胜、吴广起义

                发展与结局:刘邦、项羽领军继续反秦(育明教育注: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真题,单选)

西汉

 

 

 

 

时间: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建立:楚汉之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汉武帝大一统:背景:休养生息 国力强盛

                措施:改革官制 大量选才 削弱王国势力 强化法制

                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西汉统治达到鼎盛

东汉

 

时间: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隋朝

581建立

统一原因:广大民众盼望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民族融合加快

意义:结束分裂,有力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发展

唐朝

618年建立——统一

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忘教训,强调“存百姓”

        措施:革新制度,倡节俭,兴科举(育明教育注:中山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

          作用: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国力增强、百姓生活改善

开元盛世措施:选贤,重农,限佛,募兵制,兴文治

        作用: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育明教育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真题,单选;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

安史之乱原因:政治腐败,军事失当

          影响:唐朝由盛转衰,北方人口南移(育明教育注:同济大学2013年真题,填空)

唐亡:907年为藩镇所灭

宋朝

960年北宋建立

强化中央集权原因:为了改变藩镇割据局面

              措施:集中军权 科举扩大规模

元朝

1271年元朝建立——1276年统一中国

加强统治: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宣政院,开创了中国行省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明朝

君主专制加强:中央废丞相、地方废行省、颁布大明律、迁都北京

统治危机:中后期宦官专权,土地兼并

农民起义原因:统治腐朽,天灾

          意义:农民反封建斗争进入新阶段

清朝

 

 

 

建立:女真统一,实行八旗制度(育明教育注:同济大学2013年真题,填空)

加强专制:雍正(育明教育注:天津外国语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时设立军机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顶峰,

大兴文字狱,加强了中央专制集权,但阻碍了社会发展与进步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学

 

类别

名称或人物

时 间

成  就  及  地  位

 

 

 

造纸术

西汉

西汉初年我国发明了造纸术。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汉景帝时的纸,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纸。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蔡侯纸”。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印刷术

隋唐、宋

隋唐时出现了雕版印刷。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11世纪初,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发明早四个多世纪。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欧洲,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是一个重大贡献。(育明教育注:西南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

火药

唐以前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中期书籍记载了制成火药的方法。唐末运用于军事。南宋时发明“突火枪”,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是军事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指南针

北宋以前

战国时人们制作出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用磁石指南原理制成指南针。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为欧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育明教育主: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四川外国语学院2010年真题;中南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真题,名解

 

战国时期:物理学有较大成就。《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的很系统,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九章算术》

秦汉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刘徽“徽率”

魏晋

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祖冲之

南朝

把圆周率数值精确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比欧洲早近1000年,还写有《缀术》。

 

 

 

 

《夏小正》

夏朝

《夏小正》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原为《大戴礼记》中的第47篇。

《夏小正》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全文共四百多字。它的内容是按一年十二个月,分别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特别是生产方面的大事。书中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内容包括谷物、纤维植物、染料、园艺作物的种植,蚕桑,畜牧和采集、渔猎;蚕桑和养马颇受重视;马的阉割,染料的蓝和园艺作物的芸、桃、杏等的栽培,均为首次见于记载。《夏小正》文句简奥不下于甲骨文,大多数是二字、三字或四字为一完整句子。其指时标志,以动植物变化为主,用以指时的标准星象都是一些比较容易看到的亮星,如辰参织女等。

《夏小正》缺少十一月、十二月和二月的星象记载。还没有出现四季和节气的概念。《夏小正》记载的生产事项,包括农耕、渔猎、采集、蚕桑、畜牧等,但无一字提到“百工之事”,这是社会分工还不发达的反映。所有这些,表明《夏小正》历法的原始和时代的古老。

干支纪日法

商朝

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的纪录。

哈雷慧星现象

闰年规律

春秋、战国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历法已形成固定的系统,确立十九年七闰原则,比西方早160年。

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牵星术

所谓牵星术,就是利用天上星宿的位置及其与海平面的角高度来确定航海中船舶所走位置及航行方向的方法,因此又称为天文航海术。早在秦汉时代,人们已经知道在海上乘船看北斗星就可以辨识方向。到印度取经学习的东晋僧人法显乘船回国时说:「大海弥漫,无边无际,不知东西,只有观看太阳月亮星辰而进」。直到北宋发明指南针之后,人们仍以观看星体位置及其高度,作为导航的辅助手段。大约到了元明时期,我国天文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能观测星的高度来定地理纬度。(育明教育注:天津外国语学院2010年真题,名解;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

《太初历》

西汉

汉武帝时间制定的《太初历》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第一次把24节气订入历法。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太阳黑子现象

西汉

汉朝人在世界上第一次观察并记录了太阳黑子现象,比欧洲早1700多年。

张衡

东汉

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的位置对月食作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制作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僧一行

唐朝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长度,他所著《大衍历》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表明中国古代历法的成熟,并且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历法。

沈括

北宋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他所著《梦溪笔谈》总结古代的许多科技成就,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育明教育注: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

郭守敬

元朝

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地理名称

商周

《周易》中首次提出“地理”的名称。

“马王堆”汉墓彩色城邑图

西汉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实测地图,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古地图。

张衡

东汉

发明地动仪(育明教育注:中南大学2010年真题,单选)

裴秀

西晋

所著《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郦道元

北魏

所著《水经注》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的重要著作。

徐霞客

明朝

《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出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的多种特性,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氾胜之书》

《四民月令》

西汉

东汉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有关于农作物栽培的论述;《四民月令》记载关于农事活动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内容。

贾思勰

北朝

著述《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6世纪前黄河中下游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和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育明教育注:厦门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

《农桑辑要》

元朝

元世祖时颁发,指导农业生产。

徐光启

《农政全书》总结了我国历代农业生产的经验、技术和理论,建立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反映了明代最新的技术成就和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宋应星

《天工天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科技成就。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记述,这表明海外技术的不断传入已称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扁鹊

战国

扁鹊(秦越人)是走方郎中的鼻祖,他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后来成为中医的传统诊法,至今仍有广泛的使用价值,被医家奉为“脉学之宗”。

《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

编订《黄帝内经》,奠定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育明教育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真题,单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

《神农本草经》

东汉

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张仲景

东汉

著《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称他为“医圣”。

华佗

东汉

华佗擅长外科,被后世称为外科鼻祖。他研制的麻醉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元丹贡布

唐朝

吐蕃名医,所著《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唐本草》

唐朝

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多年。

孙思邈

所著《千金方》系统的总结了唐以前的医学和药物学知识。被称为“药王”。

李时珍

明朝

《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育明教育注: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中南大学2010年真题,单选;四川外国语大学2010年真题,单选;宁大2014年真题;成都理工2015年真题)

 

《诗经》

春秋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风格永放光芒。

散文

先秦

老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都是集大成者。

两汉

讲究排比,辞藻华丽。

乐府诗

朴实自然,内容丰富,语言通俗。

诗歌

魏晋南北朝

完成了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的过渡,南北朝发展为民歌。代表有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田园诗。

诗歌

唐朝

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盛唐成就最大,有田园诗、边塞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五代、辽、宋、夏、金

李煜是五代时最杰出的词人,宋代豪放派代表有苏轼、辛弃疾、陆游,婉约派代表有柳永、李清照。

话本

是适应城市发展而兴起的世俗文学,对后世小说和戏剧很有影响。

元曲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杰出代表有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育明教育注: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真题,名解)

小说

明清

四大名著,讽刺派小说,反映了反封的思想。

 

《尚书》

周朝

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

《史记》

西汉

司马迁编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通史,有很高的史科和文学价值,为二十四史之首。(育明教育注:西南科技大学2012年真题,名解;四川外国语学院2012年真题,单选;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真题,名解;西安电子科大2014年真题;西华大学2015年真题;山财2015年真题)

《汉书》

东汉

班固著,叙述西汉一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书。(育明教育注:四川外国语学院2012年真题,单选

类书、丛书

明清

明朝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类书。清代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育明教育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

《周易》(易经)

周朝

是我国最古的一部占卜用书,反映了朴素辩证法思想。(育明教育注:上海海事大学2012年真题,名解;四川大学2013年真题,名解)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

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董仲舒新儒学

西汉

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的统治思想。

王充

东汉

著《论衡》,反对天人感应,反对鬼论,是伟大的唯物思想家

佛教

西汉

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魏晋南北朝得到广泛传播。

道教

东汉

结合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和道家学说而成,《太平经》是其主要经典。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南朝梁朝陶弘景吸收佛教和封建等级观丰富起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范缜

南朝

著《神灭论》,提出精神和形体的统一,反佛思想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有重大发展。

玄学

魏晋

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等。对思辩哲学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但又是为士族辩护的消极思想。

理学

以儒为基础,吸收佛、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朱熹是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心学

明朝

王阳明创立,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为封建道德辩护,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民主思想

明清

李贽是我国反封的先驱;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提倡“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他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雕塑艺术

 

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司母戊鼎和四羊主尊是精品。

秦汉

成就辉煌,秦陵兵马俑、说唱俑、杂技俑等极具艺术价值。秦砖汉瓦响誉世界。

魏晋、唐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唐朝甘肃敦煌莫高窟闻名世界。

四大石窟指的是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育明教育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真题,选择题)

 

 

绘画艺术

 

 

 

 

 

 

 

 

 

 

 

 

 

 

 

 

 

 

 

 

 

 

 

 

 

 

春秋战国

绘画成为独立的艺术,长沙楚遗址出工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秦汉

绘画艺术丰富多彩,墓室壁画、帛画、木刻画,不乏精品

汉墓彩绘帛画——长沙马王堆汉墓及山东金雀山汉墓中都发现了彩绘帛画

魏晋南北朝

曹不兴是东吴黄武年间以佛画知名的画家,他所画佛像被称为“曹家祥”,其特点在于所画的衣纹像贴在身上一样,故有“曹衣出水”之说。(育明教育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真题)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和《烈女图》,他还提出了人物画的最高要求——传神写照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

隋唐

宗教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众多,代表有隋朝的展子虞、唐的阎立本、吴道子等。

阎立本(600~673),临潼人,传世作品主要有《步辇图》、《职贡图》和《十三帝王图》(两汉至隋代的13位帝王形象)

画圣吴道子(689~758),传世作品有《鬼伯》、《搜山图》《天王送子图》。他的“兰叶描”,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2]之称,标志着中国佛画的诞生。(育明教育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真题)

张萱,京兆人,《虢国夫人游春图》描述的是杨贵妃的二姐与一群侍女乘马结队郊游的场面。《捣练图》表现的是妇女们制作丝绢的劳动场面。

周昉,长安人,擅长画贵族人物肖像画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出名。作品有《簪花仕女图》,《执扇侍女图》、《听琴图》

李思训及其儿子李昭道,形成了中国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画派,代表作是《江帆楼阁图》,后人把他推为“北宗”或者青绿山水画派之祖。

王维,字摩诘。他诗、书、画、音乐样样精通,他的“泼墨山水”对后世的影响最大。传世作品有“雪溪图》、《江山雪霁图》和《辋川图》。被推为”南宗“之祖。

风俗画日益增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育明教育注:复旦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中山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是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宋代画院,两宋时画院制度最为完备。

宋徽宗设立了画学专业,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画院。

荆浩,字浩然,其代表作是《匡庐图》。写出了一篇探讨绘画技法的山水画论——《笔法记》,文中提出画法“六要”:气、韵、思、景、笔、墨。被称为山水画的宗师。

李公麟,安徽舒城人。他的“铁线描”别誉为“天下绝艺”传世作品有《维摩诘图》、《五马图》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赵孟頫,字子昂,“书画等同”,代表作是山水画《秋郊饮马图》。

明清

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唐寅,仇英,沈周,文徵明。

唐寅,字伯虎,创作以山水画为主,作品有《山路松声图》、《荷净纳凉图》,仕女画多取材于高人韵事,神仙故事以及歌妓,作品有《东方朔偷桃图》、《秋风执扇图》和《李端端图》

朱耷,又名八大山人,《荷花水鸟画》、《牡丹孔雀图》、《安晚帖》。

石涛,山水画笔墨构图多变,元气淋漓,代表了清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代表作有《黄山图》、《细雨虬松图》、《淮扬看山图》等

扬州八怪——金农,燮,慎,鱓,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因为他们大胆突破了”正统,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人们称之为“扬州八怪”。

郑燮,号板桥道人,他善画兰、竹、石,《兰竹图》多幅。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品种,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有《牛郎织女图》、《耕织图》、《武松打虎》、《法人求和》。天津的杨柳青是中国北方年画的代表,始于明末;中国南方的年画以苏州桃花坞为中心,它绝大部分作品都是采用敷色和彩色套印制成的。

郎世宁,意大利人,《太师少师图》

书法艺术

简介

约经过了6000多年的演变,大致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_隶书一楷书一行书。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为夏启所杀)所创。大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别。大篆(籀文),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着名。(育明教育注:东南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天津外国语大学2012年真题,名解

小篆又名秦篆,由大篆和金文简化而成。小篆的鼻祖——李斯;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小篆的鼻祖——李斯;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

隶书--秦隶(吏)程邈;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育明教育注:天津外国语大学2012年真题,名解

楷书--两晋南北朝是发展的勃兴时期。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   唐欧阳询(欧体) 唐颜真卿(颜体) 唐柳公权(柳体) 元赵孟頫(赵体)。颜真卿[3]与柳公权,人称“颜筋柳骨”,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中颜、柳占据了其中一半的席位。“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而又有所差异。(育明教育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真题,单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真题,单选;北二外2011年真题,单选;天津外国语大学2012年真题,名解;四川外国语学院2012年真题,单选;南开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

行书--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时开始流行。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育明教育注: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

草书--南朝"草圣"——张芝,唐代张旭、怀素。狂草,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育明教育注: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真题,名解)

先秦

甲骨文:

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代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家中发现。由于古董商的有意隐瞒,在较长时间内未被学界了解其出土地。直到1908年才被罗振玉查访清楚其真正来源地为安阳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育明教育注: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1年真题,名解;山东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天津外国语大学2012年真题,名解;宁波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西师大2013年真题;山师大2014年真题;西南石油2015年真题;华电2015年真题;人大2015年真题;山大2015年真题

金文:古汉字书体之一种。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于青铜器,形成了“青铜器文化”,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于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育明教育注:东南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广外2011年真题,名解;天津外国语大学2012年真题,名解

 

秦代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

西汉

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育明教育注:北师大2011年真题,单选)

东汉

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扬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着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魏晋南北朝

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后出现行书、草书,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王羲之与其子合称为“二王”。(育明教育注:湖南大学2010年真题,单选;四川外国语学院2010年真题,单选;南开大学2013年真题,名解

隋唐

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 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

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颠张醉素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张旭史称“草圣。颜真卿一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

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

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着力,遂于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宋元明

无论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宋的吴说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頫,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

至明朝,赵佶的“瘦金体”书法艺术,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书法艺术,金农的“漆书”书法艺术,都是非常富有个性、富有艺术特色的书法艺术,独具一格,开一派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大。

 

 



[1] 五代十国(907―979年)是唐朝灭亡后到北宋建立前的历史时期。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朝廷。在五代更迭中,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前蜀后蜀南唐吴越南汉荆南北汉十个割据政权,合称十国

[2] 吴带当风,指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3]颜真卿,字清臣,不是别名。鲁公也不是别名,那只是号,是因为被封为鲁郡公才被人称为颜鲁公。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