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权威资讯 > 2020年山东大学翻译硕士MTI考研真题考点汇编(育明教育)

2020年山东大学翻译硕士MTI考研真题考点汇编(育明教育)

时间:2019-04-28     来源:《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作者:宋老师      点击量:812

第五讲 中国政府政治、经济金融、法律法规、人文时政知识

第一章 政府政治常识

第一节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第二节 中国的国体与政体

(一)中国的国体

国体是国家的类型,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谁是统治阶级,谁是被联合的阶级,谁是被统治的阶级。国体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反映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当代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其主要职能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和领导、组织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国家制度的实质和核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政党制度的核心。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以承认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以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为目标,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基本方针,以人民政协为主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

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二)中国的政体

国家形式,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之分);也包括国家结构形式(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之分)和国家治理形式(有集权制和民主制之分)。国家形式本质上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决定的。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从而实现自己的统治。政体纷繁复杂,区分政体类型最主要的是看国家元首、议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看其政府产生的方式,政府和一会之间关系如何。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形式,即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之间权力关系的形式。

中国的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即单一制。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三节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一、中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是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进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管理等各种活动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我国国家机构按其性质和职能分为五大部分: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

中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国国家行政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中国国家军事机关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它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

中国国家审判机关是人民法院。

中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在中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首要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二、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育明教育注:厦门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

国务院由下列人员组成: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国务院每届任期五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三、地方人民政府

地方人民政府包括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乡级人民政府是中国最低一级国家行政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五年,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厅、局、委员会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备案。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委、局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除了享有一般地方国家机关所拥有的职权外,还拥有以下几项特别职权:1、管理地方性政治社会事务的自治权。2、管理和安排地方性经济建设的自治权。3、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4、管理地方科教文卫等事业的自治权。5、使用和发展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必须由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

五、特别行政区制度

两部基本法规定: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在特别行政区的权力主要有:1、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2、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3、依照基本法的规定任命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4、对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备案。5、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

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主要有:1、立法权。2、行政管理权。3、独立的司法和终审权。

六、基层民主自治

1、村民自治制度

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组织,是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一项基本制度。

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乡级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

2、居民自治制度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七、国家主席

1.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对内对外代表国家。国家主席是我国的国家元首,依法行使宪法规定的国家主席职权。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主席与全国人大常委会联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均未设置国家主席。1982年宪法恢复了国家主席的设置。相比1954年,此时的国家主席不再统帅全国武装力量,不再具有召开最高国务会议的职权,国家主席所行使的职权只是履行特定的法律手续。国家主席不参与行政工作,不对全国人大负行政责任。

2.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均为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第四节 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

行政改革:administrative reform 或 administration reform,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环境变化,提高行政效率,对原有不适用的行政体制及管理方式进行的变革。

大部制改革: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013年3月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表明,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

第二章 经济金融常识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知识

1、需求,指居民在某一特定时点上,在某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须两个条件:一是消费者购买欲望,二是有购买能力。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决定因素:价格,相关商品价格变动,收入水平及社会收分配的均等化程序,消者嗜好或社会消费风尚,预期,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动,消费政策。

2、需求定理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对其需求量随该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减少,相反随该商品本身价格下降而增加。注意:一是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这一假定前提下,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对它的需求量之间隔的规律性关系;二是说明的一一般商品规律;三是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动时,就会引起需求水平的变动,图示上的需求曲线就会发生平行移动。

3、供给,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点上,在某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者愿意提供商品,二是有提供能力。影响因素:价格,相关商品即互补关系或替代关系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变动,厂商预期、目标,政府采购政策等。

4、供给定理,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而其供给量随该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相反则减少。注意:一是其他因素不变是前提,二是一般商品规律,三是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影响商品供给的其它因素发生变动时,就会引起供给水平的变动,图示上的供给曲线就会发生平行移动。

5、均衡价格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形成的价格。需求价格是居民对一定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供给价格是厂商为提供一定量的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价格。在市场价格波动和供求的变动过程中,供给量与需求量达到一致,便形成均衡价格。

6、看不见的手,指市场机制(亚当·斯密),核心是价格机制。

7、供给弹性,指供给的价格弹性,即因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应的变动率。五种:无弹性,有无限弹性,单位供给弹性,富有弹性,缺乏弹性。供给弹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供给的难易程度,还与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因素有关。

8、边际效用,指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消费增量所引起的效用增量为边际效用。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递增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递减。这就是基数效用论者用效用表示的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9、生产是指把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并制成产品的行为,是将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四大要素,才能最重要。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育明教育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真题,单选)

10、生产函数,西方经济学把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某一组合与产量之间储存关系称之为生产函数。西方经济学家很早就以函数的形式概括出:它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之下,生产要素的数量及某种数量的组合与它所能生产出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储存关系。但需要指出:如果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仅增加某一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收益迟早会出现递减现象,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1、技术系数,指为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生产函数总是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的生产函数,如果技术条件发生了变化,生产函数,亦将发生变化。因此,一定的生产函数总是同一定的技术条件相适应的。所以,技术系数又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具有某种替代性,多用某一种生产要素就可以少用另一种生产要素。在多数情况下,生产中所采用的生产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12、规模经济,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厂商采用一定的生产规模而能由此获得的经济上的利益。换言之,它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同时变动,从而使生产规模变动时引起产量的增高。可有三种情况: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育明教育注:上海海事大学2012年真题,名解)

13、完全竞争是指那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实现完全竞争的条件有: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与卖者;不存在产品差别都是同质的;各种生产资源流动完全自由不受任何限制;市场信息是畅通的,买卖双方都对市场信息有着充分了解。

14、垄断竞争,指一种既要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垄断又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形成条件: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别和厂商的数目较多且彼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与完全垄断下的均衡完全相同,即均衡实现条件也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且因为各自的垄断还可以获取超额利润。而长期均衡条件是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平均成本。

15、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来自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决定因素:一,利用该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需要程度;二,生产中的技术状况,三,各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关系及互补关系,四,相关的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状况。

16、供给: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一般商品的供给一样,会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17、工资是劳动这种生产力的价格,它是由劳动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

18、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它取决于由资本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利息率。

19、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地租是由土地的需要和供给决定的。

20、洛伦茨曲线,是用来反映社会收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洛线与绝对平均曲线越接近,表示社会收分配越平均;反之,与绝对不平均曲线越接近,表示社会收分配越不平均。此线还可表明社会财产的均等化程度。

21、基尼系数,据洛线可以计算出反映社会收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就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小,收分配越平均;反之越不平均。

22、人力资本,指导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如劳动者的文化和技术水平及健康状况。人力资本的特点在于它与人身自由相联系,不随产品的出卖而转移。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的投资而形成。是对劳动者的健康和文化技术水平提高发生作用的一种投资,主要包括教育支出、卫生保健支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支出。

23、帕累托最优:指具有以下性质的资源配置状态,即,任何形式的资源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人受益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任何人受到损害,亦即资源达到的最优配置状态。(育明教育注:北京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

24、市场失灵:建立在一系列理想化假定基础上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及其效率在现实中越来越难以找到,现实的市场经济机制越来越无法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表现出市场机制的调节失灵。

25、外部性,指企事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外部性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积极影响双叫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如新发明、接种疫苗、教育投资、国防建设;消极影响又叫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噪音释放、在公共场合吸烟、汽车排放废汽。外部性又分为生产的正外部性(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正外部性(消费的外部经济)生产的负外部性(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负外部性(消费的外部不经济)。生产的正外部性,指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有利于他人的影响,而生产者却不能从中取得报酬,如蜂蜜的生产者和苹果的生产者相互提供正外部性。消费的正外部性,如养花用以观赏,给邻近养蜂人带来好处。生产的负外部性,上游钢铁厂排废水污染下游的养鱼场。消费的负外部性,如公共场所吸烟,危害被动吸烟者。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知识

一、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的对象。

2.物质资料生产的“四环节”和“三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它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强调生产的决定作用并不否定其他环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定条件下,消费也能决定生产,分配、交换也都是生产得以连续进行的条件,这些表现是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为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是评判生产关系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变化亦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因而,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联系与区别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具有层次性,不仅要研究本质层次即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经济运行层次即属于经济体制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为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体现了基本的生产关系,属于制度的层面。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的具体制度,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联系表现在:(1)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建立的前提和基础;(2)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有反作用。

区别表现在: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贯穿一定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经济体制较为灵活和易变,除了经济制度外,它还受到如社会生产力水平,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经济发展阶段、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思想观念、民主意识、文化素质、教育科学发展程度等其它因素的影响。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

5.生产与消费

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 (育明教育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真题,单选)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第二:消费对生产有重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正因为消费具有这样重大的作用,人们不能人为地抑制消费,不能使消费滞后,而应当根据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提高消费水平,使消费和生产协调发展。

二、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育明教育注:北京语言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1年真题,名解;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四川大学2013年真题,名解;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真题,名解)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一种经济现象。

2.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3.商品经济: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4.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商品经济的类型:分为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6.商品的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7.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8.商品的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0.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1.两种基本社会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社会经济形态。二者本质上都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它们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和手段。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社会经济运行形态;商品经济则主要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以交换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经济运行的形态。从自然经济过渡发展到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自身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经济自身的发展表现为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3.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二因素,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效用或有用性,即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其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属性决定的,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用价值在一切社会都存在,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2)商品的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社会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矛盾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获得价值,而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购买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矛盾,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如果交换不成功,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实现,商品的这一内在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1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以及劳动二重性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各种具体劳动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等各方面都不相同。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形成价值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它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也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5.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同一部门内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形成的。

16.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价值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但它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7.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来自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所有制(其最初表现形式就是私有制)。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私人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被社会所承认。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成为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它是商品经济中各种内在矛盾和相应的一系列经济范畴产生的根源;它贯穿于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这一矛盾能否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8.价值形式的发展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19.货币

  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20.货币的职能和本质

  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是指这样一种商品,它被社会所公认,成为各种商品价值表现的材料,它本身就代表价值,能够用它来衡量和表现各种商品的价值。

21.纸币和信用货币

  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产生出多种多样的信用货币,如银行券、信用卡、电子货币、商业票据、银行票据等等。信用货币是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信用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结果。信用货币可以定义为: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能够执行货币职能的一种信用凭证和符号。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发展阶段

1.劳动力

  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①人身自由②一无所有

3.资本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可以表现为货币、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也可以表现为商品,但这些物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下,成为剥削雇佣工人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4.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及其关系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这部分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己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及其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关系:(1)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3)二者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6.生产成本

  成本价格又叫生产成本,是指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成本价格这一概念抹煞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此时,在商品价值中,剩余价值就表现为成本价格之上的一个增加额,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7.利润,利润率

  利润是资本在运动中带来的,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产物的价值增加额。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来源于产业部门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四、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1.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

  是资本运动的形式。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部分,它

  们的价值按每次生产使用过程中损耗的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产品出售后又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

  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投在劳动力上的生产

  资本部分,它们的价值在周转方式上是一次性投人生产过程,随着商品的销售一次性全部收回。

第三节 宏微观基础知识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育明教育注: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真题,单选;北京语言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

3.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

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租金

把这种供给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的资源的服务价格叫租金。

6.准租金

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准租金为固定总成本和经济利润之和。

7.经济租金

有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可能类似于租金,亦即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把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

8.帕累托标准

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这就是帕累托标准。

9.帕累托改进

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成为帕累托改进。

10.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11.效用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地租

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

13自然垄断

有些行业具有这样的特点,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得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种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自然垄断。

14双顺差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呈现顺差。 其中,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指货物进出口收支、服务收支、收益项目收支、经常转移收支等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指各种形式的投资项目,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双顺差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顺差。

15.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表示能飞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16贸易顺差

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育明教育注:北京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四川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

17.二次收入分配

也称为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发生在就业者(包括雇主和雇员)与非就业者(包括已经失去劳动能力者和作为就业者边缘群体的失业者)之间。再次分配是指经济主体不必直接通过劳动而可依法获得的收入,如退休工资、(官员的)退休金、失业补贴等;或是国家或其他经济主体自愿的资助。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孕育了世界大战,但也催生了英国的“人民预算”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是新的福利制度,后被泛称为“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加强国家在国民收入调节过程中的作用,资本家等收入高的人群由于国家对其加征很高的个人所得税用于二次分配,故收入增加较慢。这些因素使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民收入在各个阶层之间的分配趋向均等化。(育明教育注:郑州大学2013年真题,单选;西财2014年真题;山财2015年真题)

18经济人

被视为经济活动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起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19寻租活动

个人或组织耗费稀缺资源,通过控制或影响资源分配的管治者,攫取一种额外的利益或好处的行为,这种额外的利益或好处是一种人为创造的财产的转移。

20.虚拟经济(Virtual Economy) 

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资本一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如债券、股票)存在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资本化。

21.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它的基本的形式为:Q=ALK,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a 、b 、为三个参数,0<a、b<1。

22.生产函数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3.吉芬商品

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

24.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25资本市场

又称长期资金市场,买卖中长期信用工具、实现较长时期资金融通的场所。金融市场的一个主要环节,泛指资金借贷期长于1年的市场。

26.规模收益(规模报酬)

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7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经理或工人可能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即便这样做会减少企业所有者的利润,从而 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经理或工人是为所有者工作的代理人,所有者是委托人

28.信息不对称

行为人之间的这种信息占有的不同称为信息不对称。其中要涉及到不同行为人之间发生契约关系,否则就无所谓信息不对称。

29.公地悲剧

哈丁在《公地的悲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当一个人使用公有资源时,他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

30.逆向选择

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31.道德风险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32.机会成本

为了采取一种决策而放弃的其他决策所获得的最大收益。

33.经济成本

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之和。

34搭便车

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有些消费者不负担一揽子支付而享受低价格的好处。

35科斯定理

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36.纳什均衡

是指博弈论中的一种均衡,如果给出每个其他局中人的策略,在此均衡下,所有局中人都没有理由改变他自己的策略

37阿罗不可能定理

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

38.成本函数

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39.厂商均衡

指一个厂商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约束下,利润达到最大化时的产出的水平或状态此时厂商没有改变其产出或价格水平的动机在规范的厂商理论中,这意味着厂商选择了一个边际收益恰好等于边际成本的产出水平

40.完全竞争市场

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信息是完全的。

41基尼系数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2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育明教育注:北京科技大学2012年真题,名解

43.完全垄断市场

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条件有三点: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44政府失灵

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

45.垄断竞争市场

一个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

46.寡头垄断市场

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47外在性

又称为外部经济影响,指从事某种经济行为的经济单位不能从其行为中获得全部收益或支付全部成本。

48公共物品

通常将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的商品叫做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

49市场失灵

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因素有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50.非价格竞争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别的,所以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守候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就是非价格竞争。

51.卡特尔

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根据美国反托拉斯法,卡特尔属于非法。

52第二福利经济学定理

在所有的消费者的偏好为凸性以及其它一些条件下,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从适当的初始配置出发,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来实现。

53第一福利经济学定理

是指在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54.引致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称之为引致需求。

55.边际收益产品

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X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边际收益产品是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X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它等于投入X的边际产品乘以厂商的边际收益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506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10:3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