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模拟题库 > 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拟试题一

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拟试题一

时间:2019-06-08     来源:     作者:育明教育郭老师      点击量:591

中国地质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模拟试题

              命题人:育明教育考研考博研究室考生注意:

1.本试题的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2.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试卷一并装入试卷袋内。

 

辨析题(8*5)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就等于马克思恩格斯。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真理形式

3.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决定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各国共同主导的经济

5. 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起点

简答(12*5)

1. 认识的基础

2. 十月革命的意义

3. 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什么作用

4.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5.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论述(25*2)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试论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6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辨析题(8*5)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就等于马克思恩格斯。(专业课P4)

答:该观点错误,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但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就等于马克思恩格斯。具体分析如下:(2分)

1)马克思、恩格斯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们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分)

2)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它的内涵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任何一种思想理论体系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而任何一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思想理论体系都有历史局限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具体情况、根据现存条件来阐明和发挥。各国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各国实践的主题也是在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的结合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3分)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还包括了后人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时代发展变化、对新的实际进行总结所揭示的普追真理。(1分)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真理形式(专业课P88)

答:这一说法是错误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种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是辩证统一的。(2分)

1)首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滲透和相互包含。相对真理之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在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对特定对象的认识,所以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在这种条件和限度内,真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客观真实确定无疑的,主观和客观的符合与一致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分)

2)其次,从真理的发展来看,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相互转化的。真理是人的认识无限地接近客观世界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对绝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是无止境的。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不断突破既有条件的限制,达到对客观事物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接近绝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人类已经发现的每一个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中间环节,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3分)

因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真理”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3.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决定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专业课P117)

答: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决定的,这是因为(2分)

第一,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而是不以任何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的条件。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在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在量上也是无法进行比较的;第二,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成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抽象劳动对于生产任何商品的劳动来说都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别。(5分)

因此,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决定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这一说法是错误的。(1分)

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各国共同主导的经济(专业课216)

答:这一说法是错误的,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2分)

这一实质的形成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产生和发展紧密关联。(1)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早期,殖民者通过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奠定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占优势和居于主导地位的基础;(2)第一次科技革命后,随着宗主国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及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宗主国占优势、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现固和发展。(3)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发达国家的生产迅猛发展,加之在经济上和领土上对世界进行瓜分,使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在更高层次和范固上得以展开。(4)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原有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格局进一步发展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立“中心”与“外国”的对立,这实际上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削和控制的地位。(5分)

因此,世界范围的“富国”与“穷国”的分化将更加剧烈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达”与“不发达”的对立、“发达”对“不发达”的剩削和控制,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这实质。(1分)

5.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起点(专业课128)

答:这一说法是错误的,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2分)

这是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任何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把工作日绝对地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之上,否则就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同时,也只有以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为出发点,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5分)

因此,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起点的说法是错误的。(1分)

二、简答(12*5)

1.认识的基础(专业课本P7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1分)

(一) 就认识的内容而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的根本来源。一切知识最终都来自直接经验,人们只有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对象,获得相关事物的对象,才能进一步揭示它们的本质,取得正确认识:(1)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关于物质世界的认识的主要来源;(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关于社会认识是主要来源;(3)科学实验是人类科学认识和理论的主要来源。(5分)

(二)就认识活动的过程而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认识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来自实践:(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类最初的认识活动是由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所产生的。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类提出新的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加以解决满足实践需要,成为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2)实践提供了使认识的发展成为可能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人类认识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工具和经验事实,最终都来自于实践,使系统的实验科学成为可能的条件也是由近代工业的巨大发展所提供的。(5分)

因此,实践决定了认识的产生和基本内容,提供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人类的认识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时间来解决。(1分)

2. 十月革命的意义(公共课本P261、专业课本P175)

答: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3分)

1)它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登上历史舞台,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3分)

2)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社会主义成为许多国家赢得民族独立、解放和发展的重要选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世界上近13人口一度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力量大大增强,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坚力量。(3分)

3)十月革命的胜利,特别是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的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欺凌压迫的国家人民的觉醒,促进了民族解放力量的崛起,有力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加速了世界范围内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整体瓦解,深刻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格局。(3分)

3. 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什么作用专业课本P114)

答: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2分)

1)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层面,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现固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上层建筑一经形成和确立,就对经济基础产生巨大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反映并服务于自己的经济基础,维护经济基础的统治地位和根本利益。(4分)

2)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巨大的,但这种反作用归根结底来自经济基础及其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表现形式和效果都是由其服务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积极进步力量:反之,当它维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时,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始终要以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为前提,如果片面夸大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就会陷入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唯心主义。(6分)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专业课150)

答:在资本运行过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2分)

1)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

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要改进生产技术、完善劳动组织和经营管理,使资本主义企业内部具有相当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但是,由于生产资料被资本家私人占有,个别资本家并不能准确地了解市场信

息,只是根据己的私利和对市场的估计来决定和指挥企业的生产,因而必然使

整个社会生产处于自发性和盲目性之中。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破坏,当这种比例关系失调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引起大量商品过剩,就会导致经济危机。(5分)

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

同的矛盾。受剩余价值绝对规律和资本主义竞争规律作用的支配、资本家会不断

地扩大生产规模,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

的趋势,与此相适应,也要求市场的扩大。但是,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使广大人民群众陷入失业和半失业的贫困之中。与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相比,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严重对立。当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市场上的大量商品就找不到销路,就会出现生产的相对过剩,导致经济危机。(5分)

5.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专业课139)

答:资本积累的规模去决定于剩余价值的数量,凡是能够影响剩余价值总量的因素,也都会影响到资本积累的规模,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2分)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对劳动剥削程度越高,剩余价值越高,资本积累的规模也就越大,反之则资本积累规模越小。(2.5分)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价值量应相应降低,这不仅影响相对剩余价值量,而且资本家可以在他所享用的消费品不减少甚至增加的情况下,减少个人消费基金,扩大积累基金。(2.5分)

3)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耗的资本之间差额的大小。所使用的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全部发挥作用的资本。所消耗的资本是指逐年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资本价值。它们之间的差额越大,提供无偿服务的劳动资料就越多,也就越有利于资本积累。(2.5分)

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预付资本量越大,获取的剩余价值量也越大,资本积累规模也会越大。(2.5分)

三、论述(25*2)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公共课P22,专业课本P17)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一一客观实在性。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5分)

1)它坚持了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这个定义是从世界的总现象中区别出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从物质与意识对立统一的关系上,高度概括出物质的根本特性一一客观实在性,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从而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这就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5分)

2)它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这个定义强调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能够“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说明,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却没有不能认识的事物;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这就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5分)

3)它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同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这个定义既不是直观地把握存在于某处的某个具体物质形态,也不是指世界的某个要素,而是从世界的一切事物、现象中高度概括出物质的最一般、最根本的特性,即客观实在性;既肯定了哲学上的物质范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及其结构、属性同物质本身混为一谈的片面性和局限性。(5分)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莫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建立了统一说明自然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5分)

2.试论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公共课本P、专业课本P)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506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10:3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