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模拟题库 >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模拟题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模拟题

时间:2019-06-09     来源:     作者:育明教育郭老师      点击量:570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模拟测试题(无填空版本)

(模拟时注意时间)

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15分)  

1、媒介批评  

2、党性原则  

3、新闻自由  

二、简述题(20分)  

1、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2、简述新闻事业的功能

三、论述分析(2选1)(15分)

  1、结合当前媒介报道中存在的新闻失实现象,分析治理假新闻的措施。

    2、结合实例谈谈,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新闻史

一、名词解释15分

1.梁启超

2.拒检运动

3.《纽约太阳报》

二、简答20分

1.廉价报刊的基本特征。

2.简述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三、论述15分

  试分析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给今天的新闻传播的启示。

新闻业务

.名词解释15分

1.消息

2.现场报道

3.新闻评论

.简答15分

简述编辑工作的内容和编辑应当具备的素质

.实务操作20分

请结合下面两个材料,将其改写为一篇600字左右的消息。

【材料一】

      

    36个年头,36本账。今年64岁的崇阳县铜钟乡农民沈怀德,一笔一笔记录着他的人生、家庭变化,社会、时代变迁。

 

  从1981年农历七月十八(8月17日)怀揣10.6元现金、负债35.45元,到今天拥有7个子女近10个孙辈,平房两栋,年收入近8万元。沈怀德的账本分为现金、农业收支、人情往来、学杂费、税费、副业、养殖等项目,密密麻麻的数字背后,就是一个当代农村发展进步的缩影,折射出大时代中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起伏。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日子在一天一天地过好。

 

  36年

 

  物价在涨物资也更丰富

 

  改革开放初期的物价是什么水平?沈怀德从柜子里找出一堆发黄的账本,上面记得清清楚楚。

 

  记者看到,沈怀德的账本记录时间是按农历计算,即每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到腊月三十晚止。第一本账是他29岁那年开始记录,那是1981年农历七月十八(8月17日)。

 

  当时他共有现金10.6元,欠债35.45元。

 

  不到一个月就是中秋,因此第一笔开销是过中秋节,当年八月十三,他买了饼和酱油,总共花了1.45元钱。第二天,他又买了宝塔糖和白糖,这次花了0.9元。他回忆说,自己1978年结婚,1979年生了大儿子,1980年生了二儿子,1981年生了大女儿。家里有小孩儿,过节得买点糖。“那时很困难,日子得一分一分算着过!”沈怀德戴上老花镜翻着账本说,当年猪肉是上好的食物,一斤猪肉才1.2元,红枣0.69元一斤。

 

  有时买不起肉,就找人借点,账本里还有借肉还肉的记录。“以前买肉都是一斤两斤地割,不像现在一买就是上十斤。”沈怀德说。

 

  现在,一斤猪肉价格约20元,36年对比,物价上涨了约20倍。但老沈说,物资的丰富和收入的增加,上涨又何止20倍。

 

  开销最大的是人情和学费

 

  从1981年到2016年,36年的账本记录显示,在1990年以前,沈怀德一家的开销很少有超过三位数的,除了给孩子交学费。

 

  账本显示,1981年他收入495.48元,其中农业税6元、人情开支108.72元,最终支出495.48元,刚刚收支平衡。1982年全年收入822.65元,支出788.90元,其中农业税20.5元,人情56.87元……1994年家庭收入过万元,人情支出431.65元。

 

  到2015年,沈家全年收入达7.6468万元,人情支出1.7728万元。

 

  记者从账本里看到,上世纪80年代初送礼一般送糖、罐头之类,花费不过一两元,现金最高也就5元。到80年代末期,送礼一般在20元以内。到了90年代中后期,消费变高,人情到了50元。本世纪初则达到100元,而现在,记者看到最高一笔达4000元。“人情账重!”沈怀德夫妻俩都深有感触。“没有办法,农村亲戚多,大家都这样。”

 

  除了人情账外,最大的开销就是学费,沈怀德夫妇共7个孩子,老大1979年出生,最小的1991年出生。学费最高在1997年,有5553.25元。沈怀德介绍,当年,孩子们全在读书,往后学费逐年下降。

 

  此外,农业税从1981年的6元,涨到2000年2037元,到2004年彻底结束。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种田不收税还有补助。

 

  一分一角都是亲情流露“小增(老二)看病,0.75元”“增明感冒高烧药,0.2元”“增棋吃冰糖,0.1元”“剁肉给六儿吃……”

 

  账本中这些支出,一点一滴,都是沈怀德和妻子为孩子们毫无保留地付出。从治病到零花钱,从学杂费到笔墨钱,从一双凉鞋到一件衣服,36年,从不间断。

 

  采访中,恰逢沈怀德的大女儿孟霞回娘家,她说,父母虽是农民,但是非常认真仔细,对孩子们的关爱是无微不至。

 

  从小她就知道父亲有记账的习惯,兄弟姐妹7个从不乱花钱,但只要是孩子们开了口的,父亲总会想办法满足。“给增颐伙食费50元,学费300元;毛儿学费276元,五儿学费195元,墨水0.8元……”重读父亲的账本,孟霞感动哭了。她说,现在自己当了母亲,才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就是体现在这一分一角中。

 

  一个农民眼中的乡村变化

 

  沈怀德家在崇阳县铜钟乡清水村,从崇阳县城到村里,要翻一座小山,从村里到他家的路还没有硬化。

 

  他家便在山脚下的小树林旁,是一座由两栋平房构成的大院子。“以前种田是谋生。”沈怀德说,1981年,他分得田地11亩多,但每年总是过得紧巴巴。记者看他的账本,农业收入和投入总是不对等,每年仅能糊住口,赚得较少。

 

  沈怀德说,他从那时候开始,就想着做副业挣钱补贴家用。最开始养鱼,帮别人犁田挣工钱。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开始养鸽子,直到现在他还养了200多只。在90年代末期,他搞过特色养殖,养美国牛蛙,后来还养鱼、养猪。那时,副业的收入一直比务农高。

 

  1992年,沈怀德盖起生平第一栋平房,那时候日子非常苦,为了省钱,很多材料都是夫妻俩肩挑背驼,还要一边照顾孩子。

 

  到了90年代中后期,农村的劳力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地没人种。老沈就购买农机帮村民种田,这样赚了一些钱。

 

  他说,60年花甲,他亲身体会到农村变化很大。他今年64岁了,体力已跟不上,但家里还是种了8亩水田。现在种田和以前不一样,一是现在种田不交税,国家还补贴,二是以前种田谋生,现在则是为了给孩子们吃绿色食品。

 

 记账初衷是为了夫妻和睦

 

  说起为什么要记账,沈怀德呵呵一笑说:“让妻子放心。”在一边的妻子黄金华听了哈哈大笑接话道:“我家老沈我最放心。”

 

  沈怀德介绍,他读初中时,喜欢躲在家里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后来村里面都知道他读书多,1969年便让他当小队会计。据村民们介绍,老沈非常认真,记的账清清楚楚,从没有错误。

 

  1978年,沈怀德和黄金华结婚。身为会计的沈怀德,看到许多家庭因为钱的事情吵架,他便想到了记账,他说:“每一分钱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样给妻子一个交待,让妻子放心,夫妻不会吵架。”

 

  他不仅记账,他还有用日历当日记本,上面记录着每天自己所做的事。记者看到,从1967年到现在的日历,他都写得满满当当。

 

  今年崇阳县进行农村土地确权,到他家时,他发现土地的亩数弄错,他便找出账本来翻出当年的记录,进行了纠正。

 

  村干部们看到他拿出的账本,一个个心服口服。

 

【材料二】

 

崇阳64岁农民沈怀德从1981年记账至今(本报8月21日以《36本家庭账簿记录生活变奏曲》为题进行了报道)。昨日上午,省档案馆工作人员来到沈怀德家里,收藏了他的账本。

 

 沈怀德是一位地道农民,1981年8月17日分家立户后,沈怀德开始记录家账,他分门别类,分成农业开支、副业收支、特色养殖、人情往来、学杂费等类别,详细记录了36年。“没有想山沟里藏了这么一位有心人!”省档案馆保管处副处长童雁称,读了本报报道后,该馆认为沈怀德的账本具有记录历史作用,很好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发展变化,该馆准备于明年举办全省家庭建档展览,这些账本正好用得上。

 

沈怀德抱出一纸箱账本,笑呵呵地交给童雁。童雁代表省档案馆给他颁发了《家族账簿》珍藏证书和奖章。

 

童雁说,这套账簿收藏后,该馆会将原件收藏,还会给沈怀德影印件。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