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针对参加考试的童鞋来说这会除了找参考书 资料外,更多是在寻找真题,想看真题难度趋势,实话讲不是不分享真题,是分享了或许对你们也么有太大的帮助,关键问题是在做题答题,不要说我不给你们分享干货了,找资料的就绕行吧,信息可以随时了解.更多信息可关注微信公众平台:考研考博直通车!

一、招生目录
党校政治经济学是“申请-考核制”



二、参考书目
《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李兴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王东京,《中国经济观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2007年版
中央文献中的有关经济理论的部分。
复试加试科目参考书:(公共政策、现代企业管理)
潘云良《现代企业管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梁朋《公共财政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三、考博真题
考试科目:政治学基本理论2015年
论述题
1. 试述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50分)
2.试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理论依据和实施路径(50分)
考试科目:西方政治思想史与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论述题
1.托马斯·街复兴分权制衡思想评析(50分)
2. 试述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中关于政治文化分类思想(50分)
四、申请材料
□身份证复印件
□党委或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信(仅限四校思政工作人员)
□学生证复印件及在读证明(应届生)
□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往届生)
□外语成绩复印件(大学英语六级、雅思、托福)
□硕士课程成绩单的复印件(加盖公章)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报名登记表》
□《专家推荐书》2份
□学位论文
□期刊论文(请填写论文题目及期刊名称)
★CSSCI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
★北大核心
□科研计划
□其他(其他材料请具体说明)
五、导师信息
此处以2019年招生导师为例,2019年是四位导师招生,分别为:张伯里、韩保江、谢鲁江、陈江生
陈江生: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
1967年12月生于衢州,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当代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经济发展,先后荣获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优秀教师称号,参加了多项国家课题和校级课题研究,近年来发表文章100多篇,并出版多部著作、译作和教材。
谢鲁江:
籍贯山东,中共党员,现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教研室主任,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研究课题包括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及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以及政府职能转变问题。主要著作有:《论现代企业制度》、《论现代公有制》、《走向股份制》、《西方经济学》等;其中,《论现代公有制》获第12届中国图书大奖,《西方经济学》获 中共中央党校 函授学院优秀教材奖 。
韩保江: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专题
1、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4、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主要理论;
5、当代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
先后出版《刀尖上的舞者--关于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案例研究》等个人专著和编著20部,在《经济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瞭望》等国内著名报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2]
《西方世界的拯救--现代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与贡献》,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全球化时代》,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经济研究》:《"市场势"、消费者主权与企业行为优化》,1997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经济研究》:《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边际递减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反梯度转移》,1995年第7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光明日报》:《新经济的"二重性"与经济学的新发展》,5000字, 2001年2月13日,被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获《光明日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全国征文二等奖;
《光明日报》:《资源配置国际化: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01年11月20日,获《光明日报》"十五经济发展动力"全国征文四等奖;
《人民日报》:《什么是法人治理结构》,1999年10月28日;
《瞭望》:《有进有退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6000字,第42期,1999年10月18日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瞭望》:《换种眼光看经济全球化》,3000字, 2000年3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全文转载;
《经济日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2002年12月23日;
《经济日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兼顾效率和公平》,2002年12月23日;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西部大开发必须先挣开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 》,2000年第12期,被《文摘报》摘载;
《经济日报》:《驾驭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2004年12月13日;
《中国经济时报》:《检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六块"试金石"》,2004年第41期,被《市长参考》、《决策信息》、《浙江经济》等多家刊物转载。
张伯里: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常务理事,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有《世界经济趋势与中国》等著作及其他学术成果数百万字。
折叠张伯里:全球经济治理面临重大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也揭示了全球经济治理的不足之处。为提高经济危机防范能力,需要各国继续发扬在应对危机中形成的齐心协力、加强合作、同舟共济的精神,完善和创新全球经济治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治理及其机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变革期,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经济资源跨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进程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协调和调节。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强势与全球经济调节的弱势并存这一长期的矛盾使得经济全球化在无序、失衡、不公平和巨大风险中前行,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这一深层次的矛盾凸显。在此背景下,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
第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加速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正在上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意愿和诉求愈益强烈,只有少数发达大国说了算的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已无法继续维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治理世界经济的态势正在形成,一些治理改革,特别是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改革出现有利于新兴市场国家的积极变化。
第三,发达国家整体实力在相当长时期内将保持优势地位,发达国家仍处于世界经济治理、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导地位。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面临着不同类型国家间经济实力、利益的不平衡,特别是南北发展严重失衡,这决定了其朝着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方向发展注定是艰难的、长期的。
第四,世界经济治理越来越从短期危机应急机制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转型。近年来有关协调世界经济的商讨,虽然直接动因在于寻求应对危机、复苏经济的短期应急对策,但也越来越注重从更深层次、更长远角度探讨改革和完善国际经济体系、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体制机制。
第五,世界经济治理既涉及世界各国对外经济领域的调节,也开始深入到各国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世界经济治理直接面对的是各国经济涉外的部分或在外部世界交汇的部分,因此世界经济治理机制首先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的协调机制;但在世界各国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各国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与外部世界经济越来越相互影响,从而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也越来越同时成为加强各国国内中长期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无疑,由于各国经济周期不同步,经济政策主张差异明显,全球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和复杂性增加。
第六,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向着同时成为目标共识的协商机制与约束性规则的制定机制转变。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既要通过协商政策目标方向达成一些共识性、意愿性的东西,譬如以共同发展为导向、以共同繁荣为己任的“全球经济治理精神”,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世界经济治理目标,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等等;同时也要制定一些约束性的规则、量化的指标,譬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结构考虑设定的国际宏观经济框架内的“数量化规则”,“二十国集团”开始研究的判断一国经济外部不平衡的一揽子“参考性指南”等等。
总之,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其改革、完善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我们要准确把握其特点,努力增强我国参与能力,主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推进世界经济治理机制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