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博: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 考博解析
【温馨提示】
从2021年开始,除了个别院校,院校考博都是采取“申请-考核制”,申请不代表不考试,初审通过还是需要有笔试部分的考察,以体现公平性。如果想过材料这一关,就需要考生充分的准备,尤其是研究计划,这个一定要找专业的老师给你指导,最终能否初审通过主要结合大家的本硕院校 学术成果 外语 修习计划等,当然从本硕这看就要分为多种情况,本硕院校的层次 是否有留学背景等,都会影响到你最终的结果,所以在备考初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筛选院校,有针对性的备考,院校选择得当是考博成功的前提。建议大家要选择3-4个院校,

关于院校:
北师大教育学部走的全部是申请审核复试制,相比其他综合类的院校北师大更看重于考生的综合实力,看重学术成果,比较建议学术成果较多 专业基础扎实的考生报考。
关于参考书目:
★1.[美]克拉克著,王承绪译,《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美]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美]克拉克编,王承绪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加]约翰·范德格拉夫等编著,王承绪等译,《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译,《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日]天野郁夫著,陈武元译《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7.[英]托尼比彻等著,《学术部落及其领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 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罗伯特·伯恩鲍姆,《大学运行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另外要关注导师的文章及相关的学术热点课题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021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
为深化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选拔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具有良好学术基础和学术创新潜质的人员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1年实行“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申请条件
1.考生须符合《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学术学位博士生招生简章》的基本要求。
2. 外语报考要求:
招生专业具体接收的外国语语种详见附件《教育学部202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除了英语、俄语和日语外,其他语种的考生必须满足以下其中一项报考条件:
(1)相应语种的全国六级考试合格(成绩两年内有效);
(2)相应语种的全国专业四级优秀或八级考试合格;
(3)本科或硕士阶段为相应的外语专业;
(4)在相应外国语国家获得过学位(经教育部认定)。
3. 外语免试条件:
(1)英语、俄语和日语免试条件如下:
①外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需提供相应阶段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且通过全国高校外语专业八级考试;
②近五年内曾在同一语种国家留学一学年(需提供进修或经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历证明);
③参加雅思(学术类)、托福、日语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雅思(学术类)6.5分(3年内有效),托福90分(3年内有效),日语达到二级(N2);
④GRE成绩1200分以上(总分为1600)或GRE成绩308分以上(总分为340)(3年内有效);
⑤GMAT成绩650分以上(3年内有效);
⑥WSK(PETS 5)考试合格(3年内有效);
⑦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在500分以上(3年内有效)。
(2)除了英语、俄语和日语外,其他语种的免试条件如下:
①相应语种的全国六级考试合格(成绩两年内有效);
②相应语种的全国专业四级优秀或八级考试合格;
③本科或硕士阶段为相应的外语专业;
④在相应外国语国家获得过学位(经教育部认定)。
对于未达到以上外语免试条件的申请者,如通过初审,须进行外语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进入复试考核环节。
4.攻读博士期间必须能够全脱产学习。
二、报名办法
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报名时间与程序见《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三、提交材料
申请者须于2020年12月21日前(以寄出日期为准)向教育学部教学办公室提交以下书面材料:(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无须提供下列3、6;书面材料一经提交,不予退换、退回)
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须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须本人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
2.个人自述(在学校研究生招生网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填写;以学科专业导师组报考,不填写报考导师姓名,若有报考导师姓名信息,审核不予通过);
3.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境外获得的硕士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和毕业证书复印件。同等学力人员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被录取后,如在入学报到前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4.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5.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攻读硕士学位所在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
6.往届生需提供硕士论文全文,应届生需提交论文摘要、开题报告小组组长签字的开题报告全文;
7.研究计划书;
8.与申请攻读学位学科有关的两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的推荐信(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请专家填写),推荐信须由推荐专家密封并在封口处签字。推荐信必须真实有效。
9.本人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最多3篇。
(二)电子版匿名初审材料
申请者须于2020年12月21日前(以系统上提交时间为准)向教育学部博士招生评审系统(同网上报名系统)http://2021.zs.graduate.bnu.edu.cn/page/bb/login,提交以下PDF版的匿名初审材料(所有文档均需进行匿名处理:隐去个人姓名、学号、硕士导师姓名;未进行匿名处理者,审核不予通过)
1.个人自述(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填写,不得填写报考导师姓名);
2.往届生提交硕士论文全文;应届生提交论文摘要、开题报告全文;
3.研究计划书;
4.本人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均需匿名处理后再上传,最多3篇)。
四、初审选拔
教育学部统一进行基本条件审查。基本条件审查合格者,提交各学科进行初审。初审由各学科组织设置的初审委员会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网上匿名评审,着重考察考生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学术潜能、学术伦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初审委员会委员由各院系所或相关专业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至少5人。初审满分为100分。各考生的初审成绩是每位初审委员会委员所独立评定分数加总后的平均分,初审成绩低于60分的考生不得进入复试。初审委员会根据初审结果,在通过初审人数充足的情况下,各专业依照《教育学部202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按不低于1:3的比例择优确定初审通过名单,并在教育学部网站进行公示。
五、外语能力考查
初审通过的考生,进入外语能力考查。达到外语免试条件的初审通过考生,直接获得复试资格。
对未达到外语免试条件的初审通过考生,教育学部将于2021年3月6日进行外语考试,外语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复试考核环节。
外语能力考查成绩不计入复试考核或录取总成绩,仅区分为“合格”或“不合格”;外语能力考查成绩将于考试结束一周内在教育学部网站公示。外语免试的初审通过考生和外语考查合格的初审通过考生获得复试资格。各专业复试名单将在教育学部网站上进行为期10个工作日的公示。
六、复试考核
复试考核将于2021年3月27、28日两天进行,复试考核小组由相关学科领域至少5位专家组成。考核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综合知识的笔试,科研素质(含科研潜力、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外语口语等方面的面试。复试考核以200分为满分,其中面试成绩占70%、笔试成绩占30%,笔试和面试均由各专业统一组织,各复试考核小组成员根据考核项目要求和考生表现予以评分。各考生的面试得分,是每位复试小组成员所评定分数加总后的平均分。复试成绩低于12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复试结束后,在教育学部网站对考生的成绩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七、录取
考生最终总成绩由初审成绩和复试考核成绩相加构成。教育学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考生最终总成绩进行排序,确定拟录取名单,经学校招生工作小组审批后由学校统一公示。
八、其他
在公示期内考生如果对各考核环节有疑问,可向教育学部提出申诉,由教育学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调查处理。考生如果对教育学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进一步向学校招生工作小组提出申诉。
九、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242教育学部教学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875
联系电话:010-58802069
电子邮箱:jiaoxueban@bnu.edu.cn
联系人:李娟
关于院校的选择建议大家综合的去考量不要忙目报考,以多取胜的年代不太适合近些年的考博形式(疫情影响,大部分留学生回国报考,在一定程度上竞争压力会更大,导师可以选择优秀学员的机会很多,看的不仅仅是本硕)再有就极大的浪费备考时间。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