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博推荐参考书、考博真题、导师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考博参考书
宋老师建议大家尽量多去准备两所,2-3所为宜
院校资讯 专业课课程辅导加育明教育宋老师微信:kaobozixun
《中国古代文学史》 游国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程光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黄晋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点击购买
《古代汉语》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 陈传才、周文柏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程光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黄晋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 商务印书馆 1993年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理论史》 蔡钟翔 北京大学出版社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导师信息:
过常宝,1964年7月生,汉族,安徽含山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北大学学术副校长。 [1]
兼任教育部中文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曾在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等任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及唐宋诗词鉴赏。
为国家社科规划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出版专著及教材20余种,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集中在先秦文献的话语方式及文体研究、楚辞研究、诗词释读等方面。
论文信息
《离骚和巫术仪式》,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
《司马迁批判精神探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更有情痴抱恨长——读〈痴情与幻梦〉札记》,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
《“上下求索”:一个祭祀的仪式》,文学遗产,1996年第6期。
《情的探险:从汤显祖到曹雪芹》,过常宝、郭英德,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1期
《〈天问〉作为一部巫史文献》,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春之卷
《国殇祭仪考略》,中国诗学,1997年第五辑
《“风”义流变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柳永的文化角色与生存悲剧》,东方丛刊,1998年第3期
《解读“针线闲拈伴伊坐”》,文史知识,1998年第8期
《古代文论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学科──评〈回顾与反思〉》,中国图书评论,1998年第11期
《一只失去乐园的蝴蝶》,文史知识,1998年第12期
《合法性和有效性——关于古代文论研究的一些看法》,学术思想评论,第四辑
《困境与出路: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建立在模式之外的陈述方式——评聂石樵教授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文学史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再探讨——“中国文学史编撰暨郭预衡教授治史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温情:作为生命的证明——对〈春江花月夜〉的一次精神体验》,文史知识,2001年第5期
《关于原史文化及文本研究的一些设想》,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月映万川 各有境界——李白和苏轼两篇作品的对比分析》,文史知识,2001年第10期
《从“铸鼎象物”到“草木鸟兽之名”——简论上古动物形象的文化功能》,新亚论丛(香港),2002年1期
《焦虑的心灵和破碎的世界——李贺〈李凭箜篌引〉解读》,文史知识,2002年第1期
《从诗和史的渊源看“赋诗言志”的文化内涵》,学术界,2002年第2期
《思想还是姿态:李白儒道言说的意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周公摄政与周初政教关系初探》,史学月刊,2002年第5期
代表性著作: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先秦文体及话语方式研究》,中华书局,2016年。
《制礼作乐与西周文献的生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柳永词选》,商务印书馆,2015年。
《楚辞与原始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中国散文通史·先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
《依然旧时明月——唐宋诗词中的情感和生命》(增订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11年。
《先秦散文研究——早期文体及话语方式的生成》,人民出版社,2009年
《柳永》,大连出版社,1998年。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唐宋部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