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考博推荐参考书、考博真题 导师信息
宋老师建议大家尽量多去准备两所,2-3所为宜
院校资讯 专业课课程辅导加育明教育宋老师微信:kaobozixun
考博信息
瞿林东,男,1937年12月4日生,汉族,安徽肥东人,无党派,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3-1959年就读于南京第一中学;
1959-1964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
1964-1967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中国史学史专业);
1968-1981年执教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今内蒙古民族大学);
1981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课程信息
1.中国史学史;
2.中国古代历史理论;
3.中国古代史学批评;
4.中国历史研究的文献、方法和见识(部分);
5.中国史学史研究导论(部分)。
科研项目
1.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研究;
2.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三卷本);
3.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分析;
4.《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三卷本);
5.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五卷本);
6.唯物史观与20世纪中国历史学;
7.中国史学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代表性著作:
1.《唐代史学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增定本。
2.《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中华书局1994年版;重庆出版社2015年新版。
3.《史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新版。
5.《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中国简明史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中国史学通论》,武汉出版社2006年版。
8.《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9.《中国史学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代表性论文:
1.《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1期。
2.《略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学术研究》2004年第1期。
3.《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4.《历史学的理论成就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
5.《关于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6.《从认识史学到认识历史》,《学术研究》2011年第6期。
7.《中国史学上的五次反思》,《史学史研究》2015年第1期。
北京师范大学考博招生简章
历史学院2021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
为深化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选拔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具有良好学术基础和学术创新潜质的人员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21年实行“申请-考核”制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师教招生【2020】14号),制定本办法,具体如下:
一、申请条件
1. 申请人应符合《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基本要求。
2. 外语水平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可免考外语笔试:
(1)外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需提供相应阶段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2)参加雅思(学术类)、托福、日、俄语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
雅思(学术类)6.5分(2年内有效),托福90分(2年内有效),日语达到一级(N1)(2年内有效),俄语专业八级合格证书或俄语等级考试(ТРКИ)2级(2年内有效)。
(3)GRE成绩1200分以上(总分为1600)或GRE成绩308分以上(总分为
340)(2年内有效)。
(4)GMAT成绩650分以上(2年内有效)。
(5)WSK(PETS 5)考试合格(2年内有效)。
(6)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在530分(含)以上(2年内有效)。
(7)德语(仅限于世界史专业04、05、08方向报考考生):
1)专业德语八级合格证书
2)德福证书[16分(含)以上]
3)德国高校外国申请者入学德语考试证书2级(DSH)
对于未满足以上条件的申请者,如通过初审,须参加学院组织的外语笔试,
成绩合格方可进入复试考核环节。
二、报名办法
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报名时间与程序见《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三、提交材料
报名者须于2020年12月26日前(以寄出日期为准)按要求向历史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
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请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本人须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
2.两份专家推荐信(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请专家填写);
3.个人自述(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填写,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
4.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本人已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最多3篇;
5.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境外获得的硕士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单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不必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及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攻读硕士学位所在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下同);应届硕士毕业生只需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被录取后,如在入学报到前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将被取消入学资格。同等学力人员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6.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复试时需带原件)
7.往届生需提供硕士论文全文,应届生需提交论文摘要、开题报告小组组长签字的开题报告全文;
8.研究计划书(不少于8000字);
9.其他可以证明考生能力的学习证书或者获奖证书复印件。
申请材料请务必按照要求提供,否则视为材料不合格,不能进入审核,书面材料一经提交,不予退换、退回。
四、初审选拔
由历史学院博士招生材料核查小组依据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报考资格的初步审查,审查合格者,提交各专业进行初审。
各专业设置初审委员会,由至少5位教授组成。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着重考察考生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学术潜能、学术伦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初审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合格。
各部分满分值如下:
研究计划书:30分
硕士论文(应届生开题报告、论文摘要;同等学力人员核心期刊论文):20分
研究成果:20分
综合素质及相关工作与实践经历:20分
外语水平:10分
初审委员会根据以上考核内容,独立打分,以平均分计为考生的初审成绩。初审成绩低于60分的考生不得进入复试。根据初审结果,分专业按导师进行成绩排序,并按一定比例择优确定进入复试考核名单。
并于2021 年 1 月 15 日左右在历史学院网站公示10个工作日。
五、复试考核
复试考核时间在复试考核公示名单中通知,考核小组由相关专业至少5位专家组成,对进入复试考核的考生进行综合能力面试和专业课笔试(笔试内容范围见附表)。综合能力面试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素质、科研潜力、外语水平等,复试考核满分为300分,其中综合能力面试成绩占60%,满分值为180分,108分及格;专业课笔试成绩占40%,满分值为120分,72分及格。笔试和面试分数有任何一项低于及格线则不予录取。
复试考核成绩于复试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在历史学院网站上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六、录取
考生的复试考核成绩为最终总成绩。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依据最终总成绩,分专业按导师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拟录取名单,经学校招生工作小组审批后由学校统一公示。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