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博招生简章 >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招生简章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招生简章

时间:2015-06-21     来源:育明教学部     作者:于老师      点击量:1480

1.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特色专业的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民生”问题日益成为重要议题,劳动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劳动科学领域的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学院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使我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具有两个明显的特色:  

(1)在理论教学方面办出特色,力求通过教育理念的改变,运用多种培养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培养适应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了解各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情况,能够汲取各国社会保障精髓,在本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进行研究和实操的人才。

(2)在实践教学方面办出特色,立足于劳动科学平台,面向市场需求,培养具有深厚的劳动科学专业知识,在具备宽阔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具有分析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的人才。

2.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特色专业的思路

1998年以前,在我国大学专业设置目录中,只有劳动经济学专业,1998年教育部目录修订后,将原有的劳动经济学专业改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我校成为获批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全国第一批8个院校之一。我校是全国最早设立劳动经济学专业的院校,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校的劳动经济学是全国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有博士及硕士授予权,社会保障硕士点也是全国较早建立的(2000年)。我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也是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性质、特点,根据多年来我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和方向,根据我校50多年在劳动经济学方面的优势,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务实、复合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将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善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全力抓好教师队伍、教材等基础建设,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较大幅度地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深化、拓展研究领域,争取为国家和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劳动与社会保障特色专业的建设方案:

(1)通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不是单一的管理学,其本身涉及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也要求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拥有相应的广泛知识。本专业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入手,依托我校劳动经济学博士点、硕士点以及社会保障硕士点,依托我校劳动经济学全国重点学科的师资队伍和科研成果,加强学生经济管理理论的教学,加强学生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2)拓展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环节,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院实习基地建设,以及邀请专家学者来院传播最新理论和邀请实践部门人员分析理论应用问题、以及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等环节,增强大学生务实的精神和创新能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人才。

(3)在本科生中推广导师制,使学生和教师相互促进。通过导师制,使学生进校后能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开展生涯规划,并通过教师申请高质量、多样化的科研课题,以高层次的科研水平为依托,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国际视野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必须始终坚持时代导向、特色导向和问题导向等基本原则,时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继续发扬我院传统的专业教学特色,不断用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丰富完善我们的教学体系,借助学校丰富的留学回国人员之力,采取对外交流的形式,实行国际化教育理念,从国际视角看待人才培养,以教学模式创新为切入点,努力做到培养手段国际化。

(5)借鉴国内外名校的做法,改革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以及师资培养和使用机制。为实现建设目标,我们将以学生为中心,以日常理论教学为主线,同时考虑市场需求、教师队伍质量、学生实践能力多种维度的共同作用,采取专业优化、方案改进、课程锤炼、教材完善、师资强化、基地建设等多种改革措施从立体角度铺设新型、高质量教学平台。

(6)围绕培养方案目标,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教师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实现人才质量的提升的重要前提之一,为此,学院将加大支持教师出国进修、留学或高访,以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解专业先进理念、吸取优秀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国际化专业知识,并大幅度提升学生专业外语的能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成果预测:

(1)创新专业建设模式,形成全国同专业的典范。

(2)鼓励学生参加学院教师承担的相关课题研究,以及社会实践环节完成实际部门的调研课题,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争使学生在校期间有研究成果发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3)通过建立广阔的专业实践和交流平台,通过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学术社团组织相关活动以及开展以专业为目标的学术周等活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4)在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开拓就业渠道,通过帮助毕业生设计就业指导方案和毕业生教育方案,促进毕业生就业、择业和健康成才,实现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力争做到100%。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