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研参考书 > 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考研考博笔记 政法行管版

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考研考博笔记 政法行管版

时间:2015-06-22     来源:育明考研保定分校     作者:love兔子      点击量:1340

《政治学基础》(第二版)专业课状元笔记

育明教育考研辅导班内部笔记

 

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

 

重要论述总结: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
1)政治的本质是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一种社会关系。

2)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建立在特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关系

(包括三方面内容即三种基本关系:利益关系,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在阶级社会里)。

5)政治的定义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6)政治学的含义即:它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7)政治的地位A. 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绵延几千年;

B. 政治在当今世界各个社会共同体的社会生活中都处于重要地位;

C.政治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一切社会成员。

8)人类社会政治的辨证历史运动: 就政治的起源和发展而言,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政治社会,以阶级利益差别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原始社会),以阶级利益对抗和政治统治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奴,封,资),以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调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社),再到无政治社会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这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的辨证历史运动。

 

第一章  政  治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道德政治观(理想主义政治观)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

 柏拉图:政治的本质问题在于“正义”;

他的理想国就是“正义”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亚里士多德:把政治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优点(略P4)和根本弱点:(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
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3)仅从抽象的社会伦理价值(应然)层次论政治,而没深刻解释政治价值背后的社会本质内容。

(二)  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神权政治观
1. 中国殷周时期就盛行“君受神权”、的思想,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学说等。

(神权政治观也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
   托马斯.阿奎那(西方中世纪,神权政治观鼓吹者的典型代表)
   黑格尔:政治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国家是精神为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用绝对精神代替上帝)
2. 神权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  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权力政治观(现实主义政治观)
1. 法家-韩非:主张政治之道的主要内容应是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率先将道德和政治分离,“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政治主要指的是“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  权力政治观优缺点:(从“实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

A.把政治归结为权力或以权力为中心的活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政治的核                               心内容;但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特定的价值和道德;                                    

B.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权力政治观对于                                政治本质的把握不全面不深刻。

                

(四) 政治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公众事务管理政治观
1.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麦肯齐(英):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的进程。
2. 优缺点:A.把握了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特征。

          B. 并没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忽视了政治除管理性外,还具有统治性。

(五) 其他观点:(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2)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重点关注)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把握政治的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种族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显然政治关系是所有这些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邓小平说“经济建设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原因: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首先集中体现着特定社会阶级利益和利益关系,同时也体现着其它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在社义时期,工人阶级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是发展生产力,因此经济建设是最大的政治)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在阶级社会中,政治关系中的主导关系是阶级关系

3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实际就是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即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确定性和本质性

政治定义: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

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从而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其二,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

其三,指出了政治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从这个层次来把握社会政治现象;另一方面它指出政治的本质内容应包括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这三种基本关系。

政治的含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

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并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第二节  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

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

1)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

在这四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中的这些共同利益和利益差异和矛盾,归约氏族成员的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

氏族组织内的权力带着道德强制性,在特定情况下也具有暴力强制性。原始社会中的这种政治,被马克思称为氏族民主制

 2)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三种剥削阶级社会的基本政治特征阶级利益的对抗和政治统治是这些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存在阶级之间的利益对抗,政治权力与社会脱离,政治权利本质上为统治阶级所专属。同时社会公共权力也有协调和管理的另一面。)

B. 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阶级利益对立的基础,但社会利益差别仍然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政治特征:政治权力是与人民日益结合的权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协调和规制其利益差异和矛盾的政治管理成为社义社会主要特征。社会公共权力仍然有政治统治的性质,政治权利只为人民普遍,真实,平等地享有。  

   C. 到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消灭,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不复存在,

人类再回到无政治社会。

二、政治的社会地位

政治的社会地位,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1)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地集中反映:
经济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政治的性质;
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方式决定着社会政治活动的原则、方式和社会政治组织的构成方式;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政治的发展。
2)政治对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1)共同点:都是上层建筑;共同服务于政治统治阶级和集团的利益
(2)   区别:A.
政治是法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
法律是由特定的政治权力机关制定和认定的社会规范;

法律依靠特定的政治权力强制实施,必须以特定的政治权力作为其力量后盾;

法律必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和政治发挥作用;
B.
法律对于政治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法律的反作用,使之合法化。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1)政教合一 (2) 逐渐分离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宗教会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极其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局面,宗教在维护剥削阶级统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与政治逐渐分离。

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已不再支配社会政治生活。

 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1.区别:
道德是社会形态;道德不具强制性;道德常以个人为作用对象
2.联系:
使之为统治者服务;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
总之,
两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政治对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

 

第二章  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学的涵义和内容构成

一、政治学的涵义

由于人们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不同,因而对于政治学的定义各不相同。

政治学的定义是与政治的定义联系在一起的

政治本质上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这一定义表明

首先,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行为形态;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和制度形态;

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形态)

其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再次,政治学是一门科学。

此外,还可以从政治学与其它社会科学学科的关系中把握政治学的含义。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1按政治学的本质属性划分,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两大类。

2按政治学的功能划分,可以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

3按照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宏观政治学和微观治学。

4按照政治学研究学对象的状况来划分,以划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

在我国政治学的研究与教学中,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三大类)

政治学理论

政治制度

国际政治。其中政治学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其中,政治学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政治学原理的特性:抽象性,一般性、基础性。

政治学理论的作用和意义
1)作为社会政治文化地核心组成部分,对盛会政治生活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2)作为政治认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于提高人们正确认识政治现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作为政治科学的理论灵魂和思想精华,对于政治学的科学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亚里士多德---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古典时期的政治学)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其理论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为分析对象。

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神学政治学时期)

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与支配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A .奥古斯丁《论神之都》和托马斯.阿奎那《论君主政治》、《神学大全》
1)鼓吹神创等级制,以维护封建政治秩序;强调君权神授,以证明教权高于王权,同时给王权加上神圣的光环;主张信仰高于理性,以宗教教义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蒙昧主义、禁锢主义

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主权理论)

1)14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

2)15-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时的政治文化从神圣化向世俗化转变。

3)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君主论》和博丹(法)《共和六论》
------他们从人出发以政治权力为政治研究的核心取向,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

(4) 17-18世纪,为了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欧美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形成西方政治学繁荣时期,出现了大批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家:

    格老秀斯(荷)、斯宾若莎(荷)、

霍布斯(英)、洛克(英)、

伏尔泰(法)、孟德斯鸠(法)、卢梭(法)、

杰佛孙(美)、潘恩(美)、汉密尔顿(美)

强烈、全面地批判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和观念,创造了自然法,并提出了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论,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理论;提出了政治权力、构建政体的若干原则,形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方案。

(5)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在欧美已基本完成,资产阶级成为政治统治阶级,同时,随着无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A. 以边沁,穆勒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社会实证主义政治学说的出现,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保守,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步转向庸俗。

   (边沁《政府简论》《道德与立法的原理》、穆勒《论自由》《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强调个人自由,反对政府干预私人活动.
孔德《实证政治体系》、斯宾塞《社会静力学》
-社会实证主义政治学说,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庸俗。)

B. 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的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托马斯.莫尔(英)、康珀内拉(意)、梅叶(法)、摩莱里(法)、马布利(法)、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空想社会主义,抨击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张建立社会共有、共同劳动、和谐一致的共和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说的源泉)>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8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创立,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现代时期。

.西方政治学的两个发展方向:
1)政治理论方向(规范的政治学)派别众多,学派林立,思潮纷杂;方法体系多样;理论地位下降,理论发展衰微。
2)行为主义政治学(实证的政治学)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特点
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
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
认为政治学价值中立;
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
分析在于政治的实然”,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重点关注)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2)它的诞生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又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3)《共产党宣言》的向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完全形成。

4)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三、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

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在商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到西周,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春秋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学说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

3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儒家政治学说在其长期发展中,逐渐达于精巧和成熟。

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除了传统的儒家政治学说,先后传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取得了胜利。

5. 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

(从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政治学的主导内容)

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1978年后,政治学在中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它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关注)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精髓。

唯物辩证法是政治学研究其他一切方法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基本角度)。

包括历史的经济的阶级的利益的四个角度。

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利益分析分析

(就本质内容而言,经济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本质上都是利益分析方法------------------因为每一个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归根结底是由该国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地位决定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者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列宁语录)
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基本程序。

二、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事实-价值”的关系为基础)
(一)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倾向于“价值”方面---被称为-----规范性研究方法)
1.        哲学研究方法
2.        历史研究方法
3.        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二)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倾向于“事实”方面---被称为---实证性研究方法)
1.        社会学分析途径

(如:政治精英分析;政治团体分析;政治角色分析;政治文化分析)
2.        经济学分析途径

(如:公共选择分析;新制度主义分析)
3.        心理学分析途径
4.        政治系统分析模型 (包括:一般政治系统分析;结构--功能分析)

政治沟通分析模型(获取—输送---存贮---处理信息---------政治控制论)

6    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   (其中,4. 5.和6都是借助自然科学的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506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10:3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