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 简答 | 论述 |
1993 | 1、联系实际简述“新闻手段”的内涵和核心。 2、分析新闻事业的教育功能以及它与其他功能的关系。 | 1、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如何正确地把握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辩证关系。 |
1994 | 3、论新闻的客观性和倾向性。 | 2、试析新闻选择的主要因素。 |
1995 | 4、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观念的变化。 5、试论新闻媒介在引导舆论中的作用 | 3、辨析下述论点:“社会上的事实,经过新闻而凝固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因而,对于新闻接受者来说,在新闻中所显示的实在真实;不在新闻中所显示的实在虚伪。可见,纵然是完全虚无的‘事实’,只要新闻把它作为事实报告出来,在社会上就有实在性。” |
1996 | | 4、试论端正党风对克服新闻失实现象的意义。 5、简述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一般状况和基本经验。 |
1997 | 11、谈谈你对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12、简述新闻自由的基本内涵。 | 6、试从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结构的角度,谈谈你对新闻性质复杂性的认识。 |
1998 | 13、区分下列三个范畴: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新闻价值观。 | 7、分析下述观点:“新闻的产生基于人类具有传播消息的本能和无穷的好奇心。人类不可抑制的追求新闻的欲望,促使新闻事业的发展。” |
1999 | 14、简述精确新闻报道的特点与功能。 15、谈谈你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理解。 16、简述大众传播的“议题设置功能”。 17、跨国传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 8、试论大众文化的特点及其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9、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你对朱总理为《焦点访谈》的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理解。 |
2000 | 18、简述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及区别。 19、简析新闻筛选的把关过程。 20、试述新闻媒介与受众的关系。 | 10、简论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11、试析大众传播“信息过载”的副效应,提出防止建议。 12、试述新闻媒介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一般含义。 13、从马克思关于报刊有机运动的论述谈谈你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 14、谈谈信源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和影响。 试述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
2001 | 21、简述施拉姆的“信息选择概率公式”的内容及含义。 22、谈谈意见领袖及其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制约与影响。 23、简述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 | 15、结合实际谈谈网络传播时代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 16、试论受众权利及其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17、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