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2018年考情:
2018年:新闻与传播硕士报考人数286人,实际录取27人;报录比为1:10左右;
2017年:新闻传播硕士报考人数为241人,实际录取21人;报录比为1:11左右;
2019年招生目录:

历年招生录取情况解析:

推荐使用参考书: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二版
2.《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三版
3.《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二版
4.《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程曼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5.《广告学概论》陈培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6.《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纪华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
7.《广告心理学》黄合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8.《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9.《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3月版
2018年拟录取名单:录取分数范围:366-391;

真题解析(以2018年部分为例):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榆林产妇坠楼案
1.写600字消息,包含标题(40分)
2.1分钟的动画方案,要准备哪些视觉素材?写下文案(20分)
3.思考中国社会矛盾的特点及化解的政策。写评论的前两段,及分论点,包括标题。(15分)
4.如果事发时你作为记者在现场,为《新闻直播间》现场连线,你会选择哪个报道地点,说明那个理由,写出报道内容要点。(15分)
5.结合传播学和公共关系学的理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多次舆情反转?(30分)
二.硬广告退出市场和软广告受到欢迎的原因,以及传媒业如何应对?(30分)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5*4=20分)
1.报房京报
2.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
3.信息茧房
4.宣传中的乐队花车效应(band wagon)
二.简答题(20分*3=60分)
1.结合两报事件,简述《纽约时报》“All the News That is Fit to Point”(即“刊载所有合适出版的新闻”)和新记《大公报》“四不主义”办报宗旨提出的背景和内涵,以及你对此的认识。
2.简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念。
3.在传播学研究的极为早期先驱人物中,谁被称为传播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三.论述题(35*2=70分)
1.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中提出:“记者依靠专业方法来证实信息。当最初发展处客观性的概念时,它并不表示记者不会带有偏见。但它要求采用检验信息的一致性方法——透明的证实方法——这种方法应该很精确,使个人偏见和文化偏见不会削弱其工作的准确性。具有客观性的应该是方法,而不是记者。”结合当前新闻传播实际,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2.你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会加剧我国目前已有的数字鸿沟,还是缩减数字鸿沟?你的理由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