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最新的招生目录

育明教育郭老师解析:
专业一几乎全是主观题,以现代汉语为主,语纲为辅。中传的专业一,大家看过真题可以知道他的题型每年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是在大体上还是有自己固定的框架的,比如名词解释,国际音标、层次划分,简答题等等。然后在小的变化上面,考的也都是现汉书或者语纲上面的基础知识,比如18年考了语病句改错,但是17年没有,又比如17年的语言学纲要几乎没考,但是到了18年又出了好几十分的题目。
专业二的《跨文化交流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主要以简答论述题型掌握,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要有更深层更全面的认识。总体难度不大,考生要以教材为准。结合着上课老师的讲解,做好复习的计划。
第二部分:历年复试分数线统计

第三部分:参考书推荐
专业一:
黄廖版《现代汉语上下册》以及跟着的练习册
王力《古代汉语上下册》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专业二: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
复习策略:
专业一重理解,就算要背也背关键词,先理解再记忆。
现代汉语:
本科学过的有基础好入手,跨考的也别怕,视频资料多的是,可以提前多去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这两本书看精看细了,把课后题做了,把练习册上的题做了,足够了。现代汉语是重头戏,150分的题,它估计占100分。
一定要做笔记,有自己知识框架条理清晰的话,后期复习的时候会帮你节约很多时间。重点是语音,语法,词汇三部分。
语言学纲要:
主要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拿到书先看目录,这本书编辑的就很棒。和现代汉语配合着看,很多知识重复,或者更利于你对现汉的理解。把考过的删除,没考过的摘出来,专门背名词解释和简答。一道一道背。
这本书一点要看仔细啊,犄角旮旯也要看,今年我就有道简答题没答上来,知道书上有,复习的时候觉得不可能考就没看,结果上了考场那个悔呀。不要学我,千万不要自己给自己减负,你觉得不可能考的会考,你觉得可能考的也会考,所以拜托拜托不要学我不要学我,到了考场才仰天长啸,捶胸顿足。
古代汉语:
两本。古代汉语有时间的话,每天读一篇,自己能翻译下来就行了。能读下来当然那些繁体字就认识,相信我们中国人这个与生俱来的能力
专业二重背诵
专业二背的好,复试都有优势,因为复试笔试就考《跨文化交流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这两本。
中国文化要略:
很有趣,里面知识丰富多彩,就当科普了。不用背大题,类似简答这种。这本书的小知识点真的太多了,我觉得我要全背会可以去一站到底夺冠了。背小题,只考填空选择。多翻几遍,而且有专门的题库,做个两遍,基本OK。
跨文化交流学:
有单选也有大题。有趣的部分很有趣,死记硬背的部分很生涩难懂(不过不多,别怕别怕)。拿到书先看目录,后面几章基本不用看。有几章是重点必考,这里就不说啦,自己总结一下也不错的。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全是大题。这本书我个人认为现在看也行。因为它一本书全是背的,全是背的。我还是建议现在背了虽然会忘,但是后期复习巩固记忆更深刻。另外,背的时候最好结合课后题总结笔记,事半功倍哦。
真题考试结构: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80分,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30分,材料分析写作40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80分
填空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判断题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选择题35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30分
填空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选择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案例分析写作 40分
写作题为论说文。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
1.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
2.基于文字材料的案例分析。
每次考试为其中的一种形式。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所给文字材料和题意的基础上,写出思想健康、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的文章,鼓励考生结合实际发挥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