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硕士 > 2019年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真题,参考书及重点解析(育明教育)

2019年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真题,参考书及重点解析(育明教育)

时间:2019-04-28     来源:《金融硕士大纲解析》     作者:徐老师      点击量:525

第二节  利率决定理论

考点1: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从理论上说,利率水平的决定取决于以下因素:

1.平均利润率

利润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可分割的总额,当资本量一定时,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决定着利润总量,平均利润率越高,则利润总量越大。而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息率要受到平均利润率的约束。因此平均利润率越高,则利率越高。

2.借贷成本

它主要包括两类成本:一是借入资金的成本,二是业务费用。银行再贷款时必然会通过收益来补偿其耗费的成本,并获得利差,所以它在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时,就必然要求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和业务费用之和,否则银行就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当然,银行还可以靠中间业务的手续费等其他收入去弥补成本。

3.通货膨胀预期

物价变动主要表现为货币本身的升值或贬值,物价下跌,货币升值,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在金融市场上,由于本息均由名义量表示,借贷双方在决定接受某一水平的名义利率时,都考虑到对未来物价预期变动的补偿,以防止自己因货币实际价值变动而发生亏损。所以,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利率水平有很强的上升趋势;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利率水平也趋于下降。

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改变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可贷资金的数量。当中央银行想要刺激经济时,会增加货币投入量,使可贷资金的供给增加,这时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下降,同时会刺激对利率的敏感项目,如房地产、企业厂房和设备的支出。当中央银行想要限制经济过度膨胀时,会减少货币供给,使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利率上升,使家庭和企业的支出受抑制。

5.商业周期

利率的波动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在商业周期的扩张期上升,而在经济衰退期下降。

6.借款期限和风险

由于期限不同,流动性风险、通胀风险和信用风险也不同,所以利息率随借贷期限的长短不同而不同,通常利息率随借贷期限增长而提高。为了弥补这些风险现实发生后无法收回贷款本息所造成的损失,贷款人在确定贷款利率时必须考虑风险因素,风险越大,利息越高。资金从投放到收回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购买力的风险、利率风险、违约风险和机会成本损失风险等等。

7.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从总体上说,平均利润率等因素对利息率起决定和约束作用,但市场利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的。市场上借贷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就会上升,供过于求时,利率则要下降。

8.政府预算赤字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水平将会同方向运动,即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利率将会上升;政府预算赤字减少,利率则会下降。

9.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国际贸易状况的变化通过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两方面影响利率的变化。在产品市场上,当净出口增加时,会促进利率上升;当净出口减少时,会促进利率下降。国际资本流动状况对利率的影响与国际贸易状况的变动在货币市场上对利率变动的影响相类似。当外国资本(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短期的证券投资)流入本国时,将引起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利率下降;当外国资本流出本国时,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导致利率上升。

10.国际利率水平

由于国际间资本流动日益快捷普遍,国际市场趋向一体化,国际利率水平及其趋势对一国国内的利率水平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二者体现出一致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其他国家的利率对一国国内利率的影响;二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对一国国内利率的影响。而欧洲货币规模的增大和范围的扩大,国际金融市场上竞争的加强,也会降低国内利率水平或抑制国内利率上升的程度。

考点2:利率决定理论

1.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观

主要观点: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利率的高低取决于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分割比例;利率具有三个特点:长期内平均利润率处于下降趋势,影响利率出现相同的趋势;利润率下降缓慢,利率比较稳定;利率决定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2.西方经济学利率决定理论观点

1)古典学派储蓄投资理论(了解)

主要观点:投资是利率的反函数,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均衡利率是由投资和储蓄共同决定的。

优点:从投资、储蓄实质因素考虑利率的决定因素。

缺点:忽略了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

主要学派:

庞巴维克——时差论

马歇尔——资本收益说

维克赛尔——自然利率说

费雪——时间偏好和投资机会说

主要内容:该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其中,生产率用边际技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点。下图说明了这种关系。

实际利率论

图中,I为投资曲线,I线向下倾斜表示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S线为储蓄曲线,S线向上倾斜表示储蓄与利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IS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利率r0为均衡利率。若当投资不变而边际储蓄倾向提高使S线右移至S'时,均衡点决定的利率就会从r0下降至r1;当储蓄不变而边际投资倾向提高使I线右移至I'时,均衡点决定的利率就会从r0上升至r2

2)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主要观点:根据货币市场的均衡分析利率水平。均衡的利率水平由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

持有货币的原因:交易、预防和投机。三种原因构成了货币的需求。交易与预防性需求与收入相关,投资性需求与利率相关。

货币供给由政府决定(外生变量)

结论:货币需求和供给决定均衡。经济中财富的总量等于债券总量和货币总量之和

公式:,完整表达式: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收入Y提高,Md向右移动。

价格水平提高,向右移动。

优点:从货币因素考虑利率的决定因素。

缺点:忽略了储蓄、投资等实质因素。

该理论如下图所示。

货币供求论

图中的货币供应曲线M因由货币当局决定,故为一条直线;L是由流动性偏好决定的货币需求曲线,两线的相交点决定利率。但L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表明当M线与L线相交于平行部分时,由于货币需求无限大,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应,货币都会被储存起来,不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是凯恩斯利率理论中著名的“流动性陷阱”说。

3)可贷资金理论

核心思想: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

主要观点: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的,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利率是使用借贷资金的代价,影响借贷资金供求水平的因素就是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借贷资金的供给因此与利率成正函数关系,而借贷资金的需求则与利率成反函数关系,两者的均衡决定利率水平。

可贷资金供给来源:个人储蓄,商业储蓄,政府预算盈余,货币供给的增加,国外向本国的贷款等。

可贷资金需求来源:家庭信贷购买,企业投资,政府预算赤字,国外向本国的借款等。

影响债券需求的因素:

财富Y提高,Bd右移

债券投资风险R提高,Bd左移

流动性L提高,Bd右移

预期收益率Re提高

预期r上升,则债券Re下降,Bd左移

预期通货膨胀率πe提高,Bd左移

影响债券供给的因素:

预期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增多,Bs右移

预期通货膨胀率πe提高,Bs右移

政府活动的规模提高,Bs右移

优点:综合考虑了实质因素和货币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将社会经济的实体层面和金融层面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合理的解释了利率的决定过程。

缺点:在考虑实质因素和货币因素对利率影响时,采取的均衡是总和的均衡,并不能保证实质因素和货币因素都各自达到均衡。即:没有兼顾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理论不完善。

4模型(解释名义利率决定过程最成功的理论,兼顾了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

核心思想:从实质因素(投资、储蓄)和货币因素(货币供给、需求)综合考虑利率的决定因素。

主要内容: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均衡利率水平是由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条件决定的。

优点:从实质因素和货币因素综合分析影响均衡利率水平的因素,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分别达到均衡状态,同时总和也达到均衡状态。

如下图所示。

IS-LM利率理论

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E所决定的收入和利率就是使整个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的唯一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E点以外的其他任何收入利率组合都是不稳定的,都会通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整达到均衡。

 

各校历年相关真题

【中财2011】认为利率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利率水平由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均衡点决定的理论是( )。

 A.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B.实际利率理论 C.可贷资金论 D.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

答案:D

解析:实际利率理论即古典学派储蓄投资理论是从实质因素即投资、储蓄角度分析利率决定因素。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并不是由货币产生的。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供求决定的。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水平由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均衡点决定的。

【人大2012判断题】在IS-LM 模型中,IS对应的是产品市场均衡线,LM对应的是货币市场均衡线()

答案:正确

【人大2012简答题】利率是金融学中核心变量之一,关于利率的决定理论也很多。其中,可贷资金理论(Loanbale Funds Theory of Interest)试图完善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1)请比较可贷资金理论与储蓄投资理论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异同;

2)具体说明可贷资金理论相对于另外两种理论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3)尽管各种利率决定理论强调利率的不同决定因素,但是现代宏观经济运行中各国均强调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决定(或者说影响)机制的重要性。请阐明央行影响利率的途径和机制,并说明这利率决定机制与已有理论是否存在联系?

答案(1)实际利率轮: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的实际利率理论: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投资不变,储蓄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下降;储蓄不变,投资增加,则有均衡利率的上升。

凯恩斯的理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凯恩斯的理论,基本上是货币理论。

可贷资金论: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均衡利率。

2)具体说明可贷资金理论相对于另外两种理论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答:可贷资金论一方面反对传统经济学对货币因素的忽视而将利率的决定仅限于实际因素;另一方面又批评凯恩斯只强调货币供求而否定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按照可贷资金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这样,利率的决定便建立在可贷资金供求均衡的基础之上。如果投资与储蓄这一对实际因素的力量对比不变,按照这一理论,则货币供需力量对比的变化即足以改变利率,因此,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是货币现象。可贷资金理论从流量的角度研究借贷资金的供求和利率的决定,可以直接用于金融市场的利率分析,特别是资金流量分析方法及资金流量统计建立之后,用可贷资金理论对利率决定做实证研究和预测分析,有其实用价值。

3)尽管各种利率决定理论强调利率的不同决定因素,但是现代宏观经济运行中各国均强调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决定(或者说影响)机制的重要性。请阐明央行影响利率的途径和机制,并说明这种利率决定机制与已有理论是否存在联系?

答:传统的凯恩斯模型均假定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实现政策目标的工具,但实际上大部分中央银行在制定政策时很少关注货币供给。例如,美联储( Federal Reserve) 主要是通过选择联邦基金率(the federal funds rate)来达到它的政策目标,货币总量控制在这些目标选择中仅仅起一个次要作用。再比如在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联邦银行(Bundesbank)在实现政策目标时也主要是通过调节利率而不是货币供给。其他一些国家也基本如此。所以,泰勒(Taylor,1993) 、格特勒(Gertler,1997) 以及罗默( Romer,2000)等学者认为,传统模型中关于央行的货币供给假定应由利率假定代替,即央行是通过利率对经济进行调控的。而罗默在这方面的研究则更进一步,他认为央行选择利率的依据是根据市场通货膨胀率的大小确定的,当通货膨胀较严重时,央行将选择高的基准利率以减少产出,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当通货膨胀较轻时,央行将不再关注通货膨胀,而是选择低利率以增加产出。

【浙江工商2012选择第2题】 凯恩斯的三个货币需求动机中,对利率最敏感的是()

A.交易动机                    B.投机动机

C.预防动机                    D.利他动机

答案:B

解析: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交易、预防和投机。三种原因构成了货币的需求。交易与预防性需求与收入相关,投资性需求与利率相关。

 

 

第三节  利率的期限结构

考点1: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的期限结构:利率与金融资产期限之间的关系,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

收益率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横轴是金融资产的期限,纵轴是收益率。

收益率曲线的三大特征:收益率曲线有向上倾斜、平缓、向下倾斜三种形态;由于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大多数向上倾斜;不同期限债券利率的变化是同向的。

考点2: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

1)预期理论

假设:投资者对债券期限无偏好;投资行为完全由收益率决定,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有相同预期;期限不同的债券可相互替代,且具有相等收益率;金融市场完全竞争,无税收、无交易成本并无违约风险。

结论:长期利率等于人们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数。

解释收益率曲线。短期利率预期上升,则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预期未来下降,则收益率曲线向下倾斜。

解释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同向变动的原因。

缺陷:假设过于严格,没有考虑在长期风险的因素。

2)市场分割理论

假设:投资者对不同期限债券有不同偏好;债券之间不完全替代;期限相同的债券,投资者根据收益率选择;理性投资者对其投资组合的调整有一定的滞后性。

基本命题:期限不同的债券市场完全分离,每一种债券的利率水平由各自市场的供求决定,不受其他期限债券预期收益的影响。

主要结论:解释收益率曲线形状:向上倾斜,则对短期债券需求多(短期债券价格高,利率低),反之则结论相反。

3)偏好停留假说

假设:期限不同的债券可以相互替代,且不同期限债券不完全独立;投资者对不同期限债券有不同偏好;但是却依据收益率而不是偏好进行选择;投资者偏好短期债券,除非获得一个时间溢价。

基本命题:长期债券利率水平等于所有短期利率平均数,加上一个正的时间溢价。

主要结论:

解释了收益率曲线的形状:若未来短期利率高于现在短期利率,再加上一个溢价,收益率曲线陡峭的向上倾斜。

解释了收益率曲线通常向上的原因:对持有短期债券有较强的偏好。

解释了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同向变动的原因(建立在平均数基础上)。

该理论是对前两种的综合。

 

各个理论对收益率曲线三大特征的解释能力


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平缓、向下倾斜三种形态

收益率曲线通常向

不同期限债券利率的变化是同向的

预期假说

×

市场分割假说

×

偏好停留假说

 

考点3我国利率市场化

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

1.利率管制有下述几个弊端:

1)导致利息负担与收益的扭曲。政府对利率管制的显著特征是将管制利率控制在市场利率以下。由于存款者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与借款者所支付的利息成本相对偏低,造成利息负担与收益的不均。利益的最大损失者是存款者。

2)导致信贷配给制。所谓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非利率的贷款条件可分为三类:一是借款者的特性,如经营规模、财务结构、过去的信用记录等;另一类是银行对借款者就借款活动所做的特别要求,如:回存要求、担保或抵押条件、贷款期限长短等;第三类属于其他因素,如企业与银行和银行个别职员的关系、借款者的身份、借贷员的个人好恶、回扣的有无和多少等。这些非利率贷款条件是利率管制环境下银行解决超额资金需求的常用手段。在信用分配的标准中,一些标准有助于银行减少信贷风险,如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规模、贷款期限等;但也有许多因素不但有悖于资源配置的原则,而且还会助长银行这一垄断行业的不正之风,例如补偿余额、索要回扣、以借款者身份为标准、裙带之风等等。这些标准的存在,一方面变相提高了银行的有效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则为银行及其他部门的相关人员寻租、腐败创造了条件。换言之,利率管制所导致的信贷配给的存在,除了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外,还会产生败坏银行甚至整个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

3)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本产出比率。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利率与边际生产率相等,低于均衡边际生产率的企业会因其支付不起利息负担而退出借贷市场。换言之,由资本使用人之间自由竞争所决定的利率自动地将资本限制于那些报酬高的用途上,而将报酬低的投资予以淘汰。利率的这种功能对于资金供给是经济发展瓶颈的国家尤为重要。为了将资本分配于每一单位投资净报酬率最高的用途上,应让利率执行其自然的功能,使资本分配到最具生产力的各种相互竞争的用途上。

但如果政府武断地规定一个低的利率并任意对资本加以分配,完全限制竞争性利率的选择机能,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使一些资本分配到生产率较低的投资项目上,使每一单位投资的净生产率降低,更加重了资本供给缺乏的严重性。

4)降低金融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若金融当局对金融部门的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必然影响资金供给来源。因为存款利率太低,效率低下而又有资金盈余的单位将会进行自我融资而不存入金融机构,结果会导致金融部门萎缩而阻碍金融发展,进而影响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速度。

5)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如果政府人为地将存款利率压得很低,表面上看降低了银行的成本,但实际上银行吸收同样的存款量可能付出的成本更高,或在付出同样成本的情况下吸收的存款量减少。为了多吸收存款,银行就可能采取各种隐蔽的方式提高存款利率,如赠送各种礼物、奖品、提前支付利息等。这种行为一旦被监管者发现,银行就要为此付出代价。若要通过合法行为增加存款的吸收,银行只能通过非价格竞争手段,如改善服务的方式进行,如增加服务时间,增设分支机构、网点,改进技术设备等等。这些措施可能在原利率水平下增加存款流入量,银行的利息成本曲线有可能降低;但由于服务时间的延长和服务质量的改善,必然增加营业费用。

政府对银行贷款利率的管制,通常会导致两种情况发生:一是如果规定的贷款利率低于证券投资的收益率,则银行就会减少贷款数量,增加对证券的投资;或通过非价格竞争手段,使隐含贷款利率提高。二是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使银行既不能投资于证券,也不能违反规定变相提高贷款利率,则唯一的结果是银行的收益减少,甚至发生亏损。

如果政府对存贷款利率同时进行管制,银行既可能采取前述几种行为方式来应对管制,也可能因为利差基本固定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花费精力去改善经营管理、增加收益。

6)黑市盛行。由于利率管制的存在,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水平,资金需求量超过资金的供给量,促使银行根据各种非利率因素进行主观的信贷分配,这种主观的信贷配给方法不但会降低资源使用的效率,而且必然使一些企业得不到低利率银行贷款,只能求助于黑色借贷市场,以满足其资金需求。这也是在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黑色借贷市场的主要原因。官定利率水平离均衡利率水平越远,资金黑市就越猖狂。

7)导致整体经济的不稳定。上述的利率管制的弊端必然影响一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2.我国利率实行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步骤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确定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6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1998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从19983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1)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账户。(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账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1998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的发行利率。

    1999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1999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 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

    2000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要用三年时间,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的步骤渐进地实现利率市场化。尔后,在中国人民银行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正式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20009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1年,放开了全国社保基金协议存款利率。

    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2002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35月,央行再一次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路线图”:从货币市场起步,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其中贷款利率先扩大浮动幅度,后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和活期存款利率。

    20038月,人民银行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时,允许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2倍。

    2003921日,人民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个百分点,即由6%调高至7%。

    200312月,央行宣布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200411日起,将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同时明确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

    2004325日,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

    20041028日,中央银行在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时,就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但仍对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其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

    2005131日,央行发布中国利率市场化报告。央行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设想是:统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修改相关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机制、提高定价水平;丰富金融产品,推动金融市场向纵深化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005317日,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商业银行法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内部定价规则。同时,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

2005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516日,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200572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注入了新的内容。

2006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29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

200696日,央行决定建立报价制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

200714日,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上海银行业间同业拆放利率)开始正式投入运行。Shibor 是央行打造中国式联邦基金利率、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

2007年前11个月利率互换交易本金额超过2000亿元;2007年债券远期交易券面总额超过2500亿元,是2006年的近4倍;2007111日,人民币远期利率协议正式推出;《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正式发布,并已有多家不同类型机构签署。

    由此看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从货币市场起步,目前,货币市场利率品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都已实现了市场化。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存、贷款业务仍会是我国商业银行负债和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实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实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关键。2004年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的一年,年内不仅适时升息,而且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空间,并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由此,我国在存贷款利率管理方面已经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3.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1)从国际实践的角度来看。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通过国际视角利率市场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比较,已经证明利率市场化在实现内外均衡、保证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要转变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就必须扬长避短,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经验。

2)从加入WTO的角度看。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在2006年底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因此,中国的银行将最先面临外资银行的空前挑战。入世后,在华外资企业和外资银行可以到国际资本市场进行低成本融资,部分中资企业也可以向外资银行融资,这就促使了本币和外币的融通以及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也加大了利率管制的难度。而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业面对的现实情况是沉重的历史包袱、高比例的不良资产、盈利能力差等,再加上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的利率管制政策和欠发达的金融市场,这些都不利于商业银行吸收大额存款和到资本市场去融资,从而提高了资金成本,降低了资本边际效应,丧失了资本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商业银行执行由中央银行按期限长短确定的法定存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利率水平与贷款风险不相匹配,形成利率倒逼机制,银行贷款利率偏低,创利空间狭小,加上以前高利率和保值储蓄吸收的存款兑付,使应付息形成大量赤字,造成不少银行实际亏损,从根本上制约了“金融发展→金融创新→资本扩张→资本积累→资本再扩张”的发展思想。面对内忧外患,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后与外资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展开新一轮较量又谈何容易。不在改革中“创新”就在竞争中“淘汰”,为适应这一开放形势,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走向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3)从外汇管理的角度看。从理论上说,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不仅境内和境外的外币利率不应当存在稳定的利率差,而且人民币利率和境内外币利率和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之间也难以形成稳定的利率差。首先,如果境内外币利率低于境外利率,必然推动境内外币资金的外流。其次,人民币利率和境内外外币利率的差额,也会诱导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资金转换和境内外的资金流动,特别是境内外币利率与人民币利率的差异,必然诱使居民在毋需承担资本外逃的成本和风险的条件下设法将本币转换成外币。这样,本币利率与境内外币利率之间的稳定的利率差就难以存在。因此,有效的外汇管理是近年来,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保持人民币利率、境内外币利率和国际市场利率之间较大的、比较稳定的利率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外汇管制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国际经验表明,目前还不存在一种在长期内持续有效的外汇管制政策措施。因此,通过外汇管制维持本外币之间的稳定的利率差只能视为在特定经济发展阶级的特定政策的产物。随着中国加入WTO,境内外资金流动的规模更大,流动方式更为复杂,继续依靠简单的外汇管制措施可能难以继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这个阶段,不失时机地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缩小本外币利率差额的同时,也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使得积极稳妥地放开更多的本外币沟通的渠道成为可能。

4)从中小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中小企业(包括国有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产业升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央最近提出给予中小企业“国民待遇原则”,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目前的利率管制政策,也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要求。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虽然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做过调整,但由于上浮幅度扩大,下浮幅度未变,结果是中小企业的借款成本仍大大高于大型企业,严重阻碍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正常发展。如何克服这一瓶颈,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成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助推器,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是众望所归。

 

各校历年相关真题

【浙江财经大学2011,复旦大学2011】利率期限结构

答案:利率的期限结构:利率与金融资产期限之间的关系,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

利率的期限结构反映了不同期限的资金供求关系,揭示了市场利率的总体水平和变化方向,为投资者从事债券投资和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债券管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论述题第2题】论述利率的期限理论

答案:收益率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横轴是金融资产的期限,纵轴是收益率。

收益率曲线的三大特征:收益率曲线有向上倾斜、平缓、向下倾斜三种形态;由于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大多数向上倾斜;不同期限债券利率的变化是同向的。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说明为什么收益率曲线会有三大特征。利率期限理论包括:预期假说、市场分割假说、偏好停留假说。

1)预期理论

假设:投资者对债券期限无偏好;投资行为完全由收益率决定,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有相同预期;期限不同的债券可相互替代,且具有相等收益率;金融市场完全竞争,无税收、无交易成本并无违约风险。

结论:长期利率等于人们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数。

解释收益率曲线。短期利率预期上升,则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预期未来下降,则收益率曲线向下倾斜。

解释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同向变动的原因。

缺陷:假设过于严格,没有考虑在长期风险的因素。

2)市场分割理论

假设:投资者对不同期限债券有不同偏好;债券之间不完全替代;期限相同的债券,投资者根据收益率选择;理性投资者对其投资组合的调整有一定的滞后性。

基本命题:期限不同的债券市场完全分离,每一种债券的利率水平由各自市场的供求决定,不受其他期限债券预期收益的影响。

主要结论:解释收益率曲线形状:向上倾斜,则对短期债券需求多(短期债券价格高,利率低),反之则结论相反。

3)偏好停留假说

假设:期限不同的债券可以相互替代,且不同期限债券不完全独立;投资者对不同期限债券有不同偏好;但是却依据收益率而不是偏好进行选择;投资者偏好短期债券,除非获得一个时间溢价。

基本命题:长期债券利率水平等于所有短期利率平均数,加上一个正的时间溢价。

主要结论:

解释了收益率曲线的形状:若未来短期利率高于现在短期利率,再加上一个溢价,收益率曲线陡峭的向上倾斜。

解释了收益率曲线通常向上的原因:对持有短期债券有较强的偏好。

解释了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同向变动的原因(建立在平均数基础上)。

该理论是对前两种的综合。

各个理论对收益率曲线三大特征的解释能力


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平缓、向下倾斜三种形态

收益率曲线通常向

不同期限债券利率的变化是同向的

预期假说

×

市场分割假说

×

偏好停留假说

【浙江大学2011年选择题第3题】利率预期假说与市场分割假说的根本分歧在()。

A.市场是否是完全竞争的           B.投资者是否是理性的

C.期限不同的证券是否可以完全替代 D.参与者是否具有完全相同的预期

答案:C

解析:决定率预期假说与市场分割假说两者结论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一个假设.期限不同的证券是否可以完全替代,另一个假设.期限不同的证券可以完全替代。

【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判断题第1题】根据预期理论,当人们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上升时,收益曲线将向下倾斜。

答案:错误

解析:根据预期理论,不同期限债券利率的变化是同向的。因此当人们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上升时,收益曲线将向上倾斜

【中南财大2012年简答题第3简述预期理论和利率市场分割理论对利率期限理论的解释。

答案要点:1)预期理论

假设:投资者对债券期限无偏好;投资行为完全由收益率决定,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有相同预期;期限不同的债券可相互替代,且具有相等收益率;金融市场完全竞争,无税收、无交易成本并无违约风险。

结论:长期利率等于人们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数。

解释收益率曲线。短期利率预期上升,则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预期未来下降,则收益率曲线向下倾斜。

解释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同向变动的原因。

缺陷:假设过于严格,没有考虑在长期风险的因素。

2)市场分割理论

假设:投资者对不同期限债券有不同偏好;债券之间不完全替代;期限相同的债券,投资者根据收益率选择;理性投资者对其投资组合的调整有一定的滞后性。

基本命题:期限不同的债券市场完全分离,每一种债券的利率水平由各自市场的供求决定,不受其他期限债券预期收益的影响。

主要结论:解释收益率曲线形状:向上倾斜,则对短期债券需求多(短期债券价格高,利率低),反之则结论相反。

山财2012年论述第2题】请谈谈你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的认识。

答案: 我国利率实行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步骤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确定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6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1998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的发行利率。

    1999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

    2000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要用三年时间,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的步骤渐进地实现利率市场化。尔后,在中国人民银行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正式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20009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35月,央行再一次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路线图”:从货币市场起步,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其中贷款利率先扩大浮动幅度,后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和活期存款利率。

    20038月,人民银行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时,允许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2倍。

    200312月,央行宣布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200411日起,将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同时明确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

    2004325日,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

    2005131日,央行发布中国利率市场化报告。央行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设想是:统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修改相关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机制、提高定价水平;丰富金融产品,推动金融市场向纵深化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00572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注入了新的内容。

200696日,央行决定建立报价制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

200714日,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上海银行业间同业拆放利率)开始正式投入运行。Shibor 是央行打造中国式联邦基金利率、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

    由此看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从货币市场起步,目前,货币市场利率品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都已实现了市场化。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存、贷款业务仍会是我国商业银行负债和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实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实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关键。2004年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的一年,年内不仅适时升息,而且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空间,并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由此,我国在存贷款利率管理方面已经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3.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1)从国际实践的角度来看。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通过国际视角利率市场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比较,已经证明利率市场化在实现内外均衡、保证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要转变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就必须扬长避短,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经验。

2)从加入WTO的角度看。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在2006年底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因此,中国的银行将最先面临外资银行的空前挑战。入世后,在华外资企业和外资银行可以到国际资本市场进行低成本融资,部分中资企业也可以向外资银行融资,这就促使了本币和外币的融通以及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也加大了利率管制的难度。而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业面对的现实情况是沉重的历史包袱、高比例的不良资产、盈利能力差等,再加上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的利率管制政策和欠发达的金融市场,这些都不利于商业银行吸收大额存款和到资本市场去融资,从而提高了资金成本,降低了资本边际效应,丧失了资本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商业银行执行由中央银行按期限长短确定的法定存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利率水平与贷款风险不相匹配,形成利率倒逼机制,银行贷款利率偏低,创利空间狭小,加上以前高利率和保值储蓄吸收的存款兑付,使应付息形成大量赤字,造成不少银行实际亏损,从根本上制约了“金融发展→金融创新→资本扩张→资本积累→资本再扩张”的发展思想。面对内忧外患,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后与外资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展开新一轮较量又谈何容易。不在改革中“创新”就在竞争中“淘汰”,为适应这一开放形势,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走向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3)从外汇管理的角度看。从理论上说,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不仅境内和境外的外币利率不应当存在稳定的利率差,而且人民币利率和境内外币利率和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之间也难以形成稳定的利率差。首先,如果境内外币利率低于境外利率,必然推动境内外币资金的外流。其次,人民币利率和境内外外币利率的差额,也会诱导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资金转换和境内外的资金流动,特别是境内外币利率与人民币利率的差异,必然诱使居民在毋需承担资本外逃的成本和风险的条件下设法将本币转换成外币。这样,本币利率与境内外币利率之间的稳定的利率差就难以存在。因此,有效的外汇管理是近年来,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保持人民币利率、境内外币利率和国际市场利率之间较大的、比较稳定的利率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外汇管制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国际经验表明,目前还不存在一种在长期内持续有效的外汇管制政策措施。因此,通过外汇管制维持本外币之间的稳定的利率差只能视为在特定经济发展阶级的特定政策的产物。随着中国加入WTO,境内外资金流动的规模更大,流动方式更为复杂,继续依靠简单的外汇管制措施可能难以继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这个阶段,不失时机地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缩小本外币利率差额的同时,也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使得积极稳妥地放开更多的本外币沟通的渠道成为可能。

4)从中小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中小企业(包括国有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产业升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央最近提出给予中小企业“国民待遇原则”,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目前的利率管制政策,也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要求。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虽然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做过调整,但由于上浮幅度扩大,下浮幅度未变,结果是中小企业的借款成本仍大大高于大型企业,严重阻碍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正常发展。如何克服这一瓶颈,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成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助推器,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是众望所归。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