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权威资讯 > 2020年外交学院翻译硕士MTI考研真题考点汇总(育明教育)

2020年外交学院翻译硕士MTI考研真题考点汇总(育明教育)

时间:2019-04-28     来源:《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作者:徐老师      点击量:600

中国哲学知识

中国哲学是世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中国哲学萌发于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西周的第一个统治者是周武王,但他在位很短就病逝,国家的统治权转到他的弟弟周公手中。周公是个了不起的伟人,在他之前,“尊神、敬鬼”是中国的主要思想,周公制礼作乐,维系社会的平衡与团结,使世人关注的重心从鬼神转向人事。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

第一章 先秦哲学

先秦 即始于夏代止于秦代以前的中国哲学。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为最盛。主要以天人、古今、知行、名实等为研究讨论的重点。是中国哲学发展史的重要一页。

第一节 道家

道家,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慎到、杨朱等。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育明教育注:南京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湖南大学2011年真题,单选;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真题,名解;陕西师大2014年真题;西交大2015年真题)

一、老子() 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育明教育注: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南京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青岛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山科大2014年真题;济大2014年真题;鲁东大学2015年真题;山财2015年真题;青科大2015年真题)

二、庄子(前369-前286

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文哲大家,宋国蒙人,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重要开创者,与老子并称老庄。生 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主张尊重天性,逍遥处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睥睨于万物,代表作品为《庄子》。

三、列子

战国前期思想家,生卒年不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老,主张“秉要执本,清虚无为”(汉朝学者刘向语)、“贵虚”、“贵正”。现存《列子》八篇,是东晋张湛所辑

四、杨朱

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字子居,是老子之后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贵生”、“重己”、“为我”,其名言是:“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第二节 儒家

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育明教育注: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青岛大学2012年真题,名解;四川大学2013年真题,名解;西外2014年真题;四川师大2015年真题;西财大2015年真题

一、孔子 Confucius公元前551 - 公元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删修鲁史官所记《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先后有三千人弟子,其中著名者七十馀人(贤人)。其思想以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

(育明教育注: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南开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山科大2015年真题;宁大2015年真题;西交大2015年真题;山师大2015年真题)

二、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名柯,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人。主张“王道”、“仁政”,反对不义战争和横征暴敛;提倡“民贵君轻”和“性善”说,重视个人后天的道德修养。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孟子·梁惠王下》旷夫:成年而未娶妻的男子。

(育明教育注: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上海大学2013年真题,单选;湖南大学2010年真题,单选)

三、荀子() 公元前313 - 公元前228

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其为“卿”,赵国人。韩非、李斯,均为其学生。其学说总结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如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如以为人能通过“天官”(感官)及“天君”(心)之知觉认识客观,并强调思维优于感觉。与孟子性善说相反,认定人性生来本“恶”,“其善者伪也”,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其政治观为“礼治”与“法治”相结合,坚持儒家“正名”说,强调尊卑名分,主张“法后王”(效法文、武、周公之道)。

(育明教育注:西南科技大学2012年真题,名解)兴起具影响。所著有《荀子》。

第三节 墨家

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但是相信有鬼(明鬼),相信天的意志(天志)。

墨子() 公元前468 - 公元前376

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名翟。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墨学于当时对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第四节 法家

通常下法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申不害商鞅韩非等。主张法制,反对礼治。另外,法家在古时候是指明法度的大臣。首次出自韩翃的《赠别崔司直赴江东兼简常州独弧使君诗》:“官重法家流,名高墨曹吏。”法家在古代与“方家”同义,都是指对书法家、画家等的尊称。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kuī)、慎到商鞅申不害李斯韩非子。(育明教育注: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山东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

一、韩非子(前281?——前233)

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著作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育明教育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真题,单选

二、商鞅

原名卫鞅,也叫公孙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早年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孙痤病死后,魏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后来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者,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商鞅得到了施展他变法理想的舞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新型的军功爵制,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奖励耕织,保证了秦国后方粮草充足;制定新法,使得百姓各司其职,安分守己。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迅速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为后世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育明教育注:东南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

三、李斯

战国末年楚国人。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第五节 纵横家

纵横家出现于战国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鬼谷子,杰出代表人物有:苏代姚贾苏秦张仪公孙衍,《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苏秦主张合纵,合山东六国之力以抗秦。张仪主张连横,说六国以事秦。当时谋士一般分属合纵﹑连横两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后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緃横家"。(育明教育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西南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

第二章 秦汉哲学

第一节 陆贾、贾谊

一、陆贾(约前240—约前170

楚人,西汉初期著名思想家,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辩士谋臣。他的著作有《楚汉春秋》和《新语》。

陆贾创作《新语》的初衷是总结秦王朝之所以迅速灭亡的教训。通过分析历史,陆贾得出结论:秦王朝败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在平定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不懂得“逆取而以顺守之”的道理,而是一味采取法家的政策,严刑峻法,徭役征战。“顺守”的关键在于施行仁义,但是在陆贾的治国方略中,“仁”、“以”并不是居于最高位置的。在他思想的顶端,是“道”和“德”。换言之,陆贾的思想史减去儒道而归宗黄老的。

二、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思想家。贾谊的理论贡献是他深入地比较了“礼”与“法”的关系。从作用机制来看,“礼”是在邪恶发生之前,通过礼仪规范、道德教化来加以引导和化解;而“法”则是邪恶发生之后,制定法令刑律来对之进行惩罚。贾谊的这一思想史对孔子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代表作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第二节 刘安与《淮南子》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他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一书,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刘安是我国豆腐的创始人。

与汉初黄老道家的偏向君人南面之术不同 ,《淮南子》更加自觉地从老子和庄子的自然天道思想中汲取思想资源,并进一步发挥,形成了独特的、具有综合色彩的自然天道观。“道”是《淮南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天地的根源和万物的始祖。在具体阐释宇宙万物的形成过程是,《淮南子》形成了以“元气”为核心的宇宙生成论。《淮南子》的宇宙生成论一方面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认识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发展了老子的自然天道思想,形成了以“元气”为核心的、极具特色的宇宙生成理论。

第三节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人,西汉时期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

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

(育明教育注: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广外2013年真题,名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真题,单选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哲学

魏晋玄学: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摛》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第一节 正始时期:何晏、王弼

一、何晏

字平叔,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汉大将军何进之孙(《魏略》认为其有可能是何进弟何苗之孙)。其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娶魏金乡公主。服饰拟于魏太子曹丕,故为曹丕所憎,称其为假子,文帝时未授官职。明帝以其浮华,亦抑之,仅授冗官。正始年间(240248曹爽秉政,何晏党附曹爽,因而累官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爵列侯,仗势专政,因依附曹爽,为司马懿所杀,夷三族。

二、王弼(育明教育注:北京大学2013年真题,名解;西大2014年真题;西南石油2015年真题)

字辅嗣,三国时代曹魏山阳郡(今山东济宁、鱼台、金乡一带)人,经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王弼曾任尚书郎。少年有文名,曾为《道德经》与《易经》撰写注解。王弼的哲学是要直探现象世界背后的本质,希望能从某种具体的事物形态之外去找寻世界统一性的原理。王弼贵无,以无为本。是其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是其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石。

第二节 竹林时期:阮籍、嵇康

一、嵇康

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二、阮籍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重要著作 :《通易论》,《通老论》,《达庄论》。阮籍反对虚伪的名教而崇尚自然,对司马氏的篡夺表现消极不合作。阮籍的鄙弃名教,也和嵇康一样,但他并不是主张真正废弃名教,在他内心是要维护真正的名教。他崇尚自然,却不愿完全放弃名教,说明他的名教与自然调和的折衷思想。

第三节 元康时期:郭象、裴頠

一、郭象

中国西晋时期玄学家。字子玄,河南洛阳人。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郭象反对有生于无的观点,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独自生成变化的,万物没有一个统一的根据,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他调和二者,认为名教合于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也应符合名教。他以此论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合理性,认为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事,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有哪样能力的人就做哪一种事业,这样的安排既是出乎自然,也合乎人的本性。著有《庄子注》。

二、裴頠(wei

西晋哲学家。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他曾任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尚书左仆射之职。他反对王弼何晏的贵无论。提出崇有论。认为万有的整体是最根本的,万有不是由产生的,而是自生的,自生而必体有。他还认为万物生化有其规律。从崇有论出发,他重视现实存在的事物,不满轻视事功的放达风气,力图论证封建等级制的合理性。裴頠的思想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被认为是崇有派领袖。著有《崇有论》,《晋书》把它完全载入裴頠的传中。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