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研真题 >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考研真题解析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考研真题解析

时间:2015-06-17     来源:育明保定分校     作者:小强      点击量:927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考研真题解析

(一)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一、 名词解释(4’ X 5)

1、公共管理者

【育明教育解析】指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及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公共管理者是一个公经理人。作为一个合格的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多种多样的技能,包括:

1)技术性技能,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

2)人际关系技能:一个管理者只有拥有人际关系技能,才能将人员整合到各种协作性的活动中。

3)概念化技能:系指公共管理者所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把握大局

的能力。

4)诊断技能:指对特定的情境寻求最佳反映的能力。

5)沟通技能:指管理者具有收集和发送信息的能力。

 

2、组织学习

【育明教育解析】指为了促进组织的长期效能和生存发展,而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对其基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结构和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获取一种面对各种问题持续改善的能力。组织学习不等于组织适应,组织适应属于被动防卫调整,而组织学习属于主动的攻势调整。

 

3、行政复议

【育明教育解析】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不法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时,请求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审查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以排除不法行政行为或补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受损的合法权益的活动。其特点包括:

1)范围广泛,既包括违法行为,又包括不当的行政行为。

2)补救措施更为有效,复议机关可以撤销、变更或者代替原行政机关的决定。

3)程序比较简便、迅捷。

4)保证行政机关能利用其专门知识和行使法律所授予的自由裁量权。

5)为行政机关提供了改正错误的机会。减少了司法审查的需要。

6)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行政机关的自主性,防止司法过度的干预行政。

 

4、象征性政策

【育明教育解析】象征性政策多涉及人们珍视的一些价值观,如和平理念、爱国主义和社会正义。

1)时候看似象征性的政策也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绝大多数政策处于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这个闭连体之间。

3)由于行政活动干预,或者缺乏资金性支持,被立法语言标榜的物质性政策也会变成象征性政策。

 

5、群体狂想症

【育明教育解析】在决策小组中存在着一种寻求一致的行为模式,这种现象在面对面的进行问题讨论的时候表现的更为明显。小组成员趋向于怎样更好的达成一致,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方面了,而忽略了如何去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简答题(15’ X 6)

1、简述公共组织的特性

【育明教育解析】公共组织的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

   公共组织行政的推行,是在估计全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为全体民众服务,并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支持。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并且具有法律的权威

   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下行动,而且,公共组织所制定与执行的法律是带有权威性的,其效力范围及于全国,不服从将受强制制裁。

3)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

   公共组织除向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外,同时也要考虑其服务对象、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人民团体的要求。

4)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公共组织因为基本性质是政治性的组织,其一举一动都必须接受来自舆论或人民大众的批评和监督,必须是公开、透明的。

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赖性

   公共组织中的各单位、各成员彼此是相互依存的,且其运作必须要在各级政府间的网络中折中协调。各机关应通力合作,以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6)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

   公共组织的行动必定发生在一定的政治意涵的环境中,具有政治的意义,及时行政人员以其专业的标准处理公共事务,其发生的后果也有政治上的影响。

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确定

   公共组织的目标就是创造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大多模糊不清。

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

   由于政府几乎是唯一的生产者,自然没有市场竞争的问题

9)公共组织的行为具有强制性

   凡是公共组织职权范围内的事,皆具有管辖权,如果公民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公共组织便可依法予以处分。

 

2、简述政府治理工具的内涵及其主要类型

【育明教育解析】这个知识点比较重要,曾经多次考察。

1)政府治理工具又可称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乃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便无法实现政策目标。

2)政府治理工具的类型主要包括一下几种:

① 命令条款:政府直接发布命令,采取某种政策行动以达成政策目标。包括发布命令、公共投资、公营事业等。

②财政补助:政府机关给予标的团体某些经费上的补助或支持,包括现金给付、贷款、保证贷款等。

③管制规定:政府机关颁布某些管制规定,包括禁止某些不法行为,进行价格管制,设定产品标准,分摊配额等。

 ④征税:政府机关征收赋税或者费用,包括纳税、规费的征收、罚款等。

 ⑤劝诫:通常包含三种不同的劝诫方式:公开表扬、公开展示或提供信息;发表演说。

 ⑥权威:政府机关以其优越的统治权,使人民服从其政策,包括授予执照、许可证制度、行政程序指导等。

契约:由政府机关与民间订立契约,包括签订契约、保险、经销权。

 

3、简述公共预算的性质和功能

【育明教育解析】

1)公共预算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达成政治、经济、社会目标,依据国家之施政方针,以国家整体资源与国民负担能力为评估基础,所预定的公共财政的收支计划,也即经过政治程序所为之的国家资源配置。

公共预算的性质在于,政府预算是一种多重面向的政府财务制度,政府预算作为政府治理的工具,是政府施政的蓝图。现代的政府预算功能越加扮演着偏重财政规划、管理的积极角色。

2)政府预算的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①为达成施政优先顺序、目标及政策所从事的资源配置。

预算反映各种势力争取政府资源的记载,试图将资源作合理、公正的分配。

②通过税收和借贷筹措财政财源。

预算为政府筹措财源的计划书,政府筹措资金的方案大多呈现在计划书中。

③通过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以预算展现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发展

通过与货币政策协同来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就业率,作为调节经济的工具。

④促使政府机关对预算资源的使用达到效率、效能的运用责任。

政府通过年度的预算程序及既定的预算制度,对于预算的使用状况给予定期的检查。

⑤控制支出的合法性、确实性并与政府决策相吻合。

预算的原始功能即是支出的控制,希望政府每一项的支出都符合法律、确实及诚实的要求。

⑥提供不同层级间资金转移的机制

中央政府的税基往往大于地方政府,因此在多数国家中,地方政府需依赖中央政府的资金转移以及资金转移以支付其日常的运作。

⑦作为预算计划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工具

预算可作为政府中、长期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而这些计划则需依靠政府的预算支持方能落实。

⑧经由财政的监督权,驱使政府机关使其计划实施更具经济性、效率和效能。

预算不仅在于对预算的收支的控制和计划的规划,亦注重对于计划、方案的实施,是否达到合理、公平的情况。

 

4、简述政策目标群体政策认同(接受和服从政策)的缘由

【育明教育解析】目标群体接受或服从某一政策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①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政治观念的树立和政治行为模式的形成。任何国家都会设法通过家庭、教育、传媒等渠道促进人们的社会化过程。

②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

政策往往会对目标群体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提出一定的要求,其变化幅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目标群体对政策的服从和接受。

③对政策形式合理和实质合理的看法

只讲实质合理不讲形式合理,必然会走向人治,反之必然会走向教条,我们需要的是形式合理基础上的实质合理。

④对成本收益的权衡

如果人们认为接受此项政策比不接受此项政策所受的损失要大,就会采取抵制的态度。

⑤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

虽然人是经济人,但也是社会人,会从整体和大局角度进行判断,如果他们认为某项政策从总体上看是合情合理的,那么他们就能够顾全大局。

⑥避免收到惩罚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不争的实事,如果没有强制力做依托,政策就难以得到贯彻执行。

⑦环境条件的变化

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震动效应,一项最初不受欢迎的政策可能逐渐被人们所理解并接受,一项最初深受拥护的政策可能逐渐被人们认清并抵制,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

 

5、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育明教育解析】

公共政策的过程模型指出,公共政策的过程大致如下:

1)社会问题的出现

     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人类社会就是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2)社会问题的确认

     社会问题只有在属于政策的政策范围、进入政府议程的情况下,才能转化为政策问题。

3)政策议程的建立

     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每个政府部门都有一些经常性的政策议程,并常常要为解决若干新的问题二建立新的政策议程。

4)政策规划

     作为政策制定过程的中心环节,政策规划是指方案策划、设计、评估和选择的过程。

5)政策方案的执行

     政策执行就是把政策方案的内容转化为客观现实的过程。

6)执行效果的评估

     也被称为后评估,由于人的主观局限和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事与愿违的事情经常发生,这种评估是信息不断反馈的过程,目的是确定政策的价值和决定政策的方向。

7)政策调整与改变

     通过执行效果的评估,会发现一些政策不宜继续执行,需要对其做出必要的调整,政策执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学习的过程。

8)政策的终结

    通过执行效果的评估,会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还有一些政策完全背离了既定的目标,是失效或无效的。

    前四个过程被称为广义决策,后四个阶段被称为广义执行。

 

6、简述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

【育明教育解析】

政策议程包括以下基本类型:

1)外在创始型

     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经阐释或扩散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压的手段使之进入政府议程。

2)政治动员型

     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袖主动提出其政策意向,并使其进入政府议程,寻求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以便更好的贯彻和实施这项政策。政治动员型以政府议程为基点,以公众议程为对象,其目标在于政策方案的执行。

3)内在创始型

     政策诉求源于政府机构内部的人员或部门,其扩散的对象仅限于体制内的相关团体和个人,客观上不涉及社会一般公众,扩散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足够的压力以使决策者将问题列入政府议程。

 

三、论述题(20’ X 2)

1、联系实际,论述非营利性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及其自身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育明教育解析】

1)非盈利组织是指组织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的,实现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或团体。

非盈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发展公共政策

非盈利组织在直接参与社会事务的处理过程中,能够发现许多公共问题。

非盈利组织通过广泛运用影响力,影响大众传媒,影响政府的决策等

对于长期政策,通过持续的分析研究,为政府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意见或建议。

②监督市场

在政府无法充分发挥功能的领域,非盈利组织可以扮演市场超然的监督者的角色,在许多方面,非盈利组织可以直接提供选择方案,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给社会。

③监督政府

非盈利组织可以不断提醒政府与公民,使政府与公民尽到其责任,更关心公共事务。

④直接提供公共服务

对于政府无法履行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职能,非盈利组织可以弥补其不足,尤其是在社会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

⑤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非盈利组织对公共服务的奉献精神,对人、自然、社会的关爱,均体现了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她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倡导和维护社会的正面的价值观。

⑥促进积极的公民精神和扩大社会参与

非盈利组织倡导的是积极的公民精神,这种精神强调公民应积极主动的介入公共事务,对社会应有仁德与爱心,要有利他主义精神。另外,非盈利组织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也为培养积极的公民精神提供了场所。

2)非赢利组织在自身的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①限制

非盈利组织的民间性质,使其不能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如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领域。

由于非盈利组织是民间的组织,不是公权力机关,在涉及运用公权力的领域,其提供的服务的能力受到限制。

②非盈利组织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失灵的可能

公益的特殊性:有些组织可能发展为极端的、排他性极强的只为特殊群体服务的组织。

公益的父权性:指可能为少数人控制,变成图利私人的组织。

公益的业余性:从事公益活动的常常是志愿服务者,可能热心由于而专业不足。

③非盈利组织存在五种困境:任务困境、财务困境、权力困境、效能困境和治理因素。

 

2、联系实际论述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

【育明教育解析】

政策执行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必要的政策资源

①经费资源

经费是政策执行的基础性物质资源。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②人力资源

执行都是靠人来进行的。人员保证是政策执行的必要前提,但人力资源的利用是讲求效率的。

③信息资源

政策执行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需要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需要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

④权威资源

权威乃是执行工作任务的权力来源,它作为政策执行的一种特殊资源,对政策的有效执行具有非常重要大的作用。

我们在制定一项政策时,不论是经济方面的政策,还是社会方面的政策,都需要一定的政策资源,需要经费资源提供资金,通过信息资源提供我们决策需要的信息,通过人力资源进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过权威资源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

2)顺从的目标群体

①政策方案对目标群体的规定

 要对政策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政策对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政策执行策略

②目标群体对政策的接受程度

政策对象对政策有接受或不接受两种选择,他们对政策接受的情况又可分为三种状态:服从、认同和内化。政策对象是否接受政策的客观影响因素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是政策执行主体执行不力,二是政策本身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③政策执行成本对目标群体的影响

当政策执行成本主要由政策对象承担时,当公民的合法权益收到某种政策的侵害时,不接受、不配合等消极抵制行为就成为必然。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需要目标群体对政策加以接受并且减轻政策执行成本以符合公众利益。

3)正确的执行策略

①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政策作为知道和规范人们正确行动的依据和规则,它本身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施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原则性。而灵活性指的是在原则指导下的灵活。

②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

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可以省去监督的成本,提高执行的效率。

③利用各种执行手段

可以利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思想教育手段等方式促进公共政策的执行。

④重视成本—收益的分析

如果在执行中发现某项政策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而为了维持它的存在又需支付较多的财政支出时,可能就到了考虑废止它的时候了。

在实际的政策执行中,正确的执行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坚持原则性的前提下坚持灵活性,并且建立有效的制定安排,运用各种有效的执行手段,并且注重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4)胜任的政策执行队伍

①执行人员的素质要求

 a.政治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品德素质

 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楷模,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

 c.知识素质

 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等。作为一名政策执行者,既要具备一般文化知识,又要掌握本专业及相关知识和社会经验。

 d.能力素质

 如随机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e.心理素质

要培养自己的抑制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f.身体素质

②执行队伍的互补

a.知识互补

一个无有效率的执行群体,应该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结构

b.能力互补

如果一个群体能使人才有机搭配,合理组合,形成良好的能力结构,就能真正发挥出优化的群体效能。

c.年龄互补

不同年龄段的人各有长短,只有使他们有机组合,才能充分显示各自的优势。

d.性别互补

如何发挥女性在执行群体中的作用,形成性别互补的优化效应,是目前执行工作面临的一个挑战。

e.个性互补

个性互补实际上就是气质与性格的互补。

一项政策的有效执行有赖于执行人员的素质以及执行队伍各个方面的优势互补,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5)有效的沟通

沟通中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障碍

①语言方面的障碍

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予以的共识在共同过程中骑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知识经验差距过大

信息的传道者和接受者如果在知识和经验水平上很悬殊,双方的沟通就非常困难。

③组织结构不合理

管理幅度过宽,沟通就难以进行。管理层次过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就越困难,信息的准确性就会大大折扣。认为的信息筛选往往后很多心理因素的影响。

④曲解造成的障碍

在信息的沟通中,人的行为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样一句话,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甚至语调的高低,白哦请的差异都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造成人们的理解差异。

⑤沟通技能方面的障碍

由于沟通技能不同,有些领导者能够顺利的解决一些矛盾和纠纷,而另一些领导者则会把小事闹大,使矛盾激化。

⑥心理因素的障碍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知觉的选择性、个性冲突、情绪影响以及否定逆言的心理。

有效的沟通在实际的政策执行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减小经验差距,减少曲解造成的谬误,他高沟通技巧,克服心理因素的障碍等。

以上就是政策执行的条件。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