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利息与利率
考点解读
利息和利率,不仅是基本金融概念中的核心章节,更是人大金硕初试中的必考章节。在 近几年的真题中,每年都有利率决定理论或者是利率期限结构的的简答题。考生在这部分应 该重点掌握这2个关键理论并且能够分清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种利率。
利息和利率部分对应黄达金融学书中第2、4章的知识点。黄老先生从信用的起源讲解 至信用的内容与形式,从对利息的简要认识引论到利率决定和利率期限结构等核心理论。考 生在此部分应当掌握好考纲给出的知识点要求(利息、利率决定理论和利率的期限结构), 并对相关的时事及热点知识(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所了解。
知识框架
细节解读
首先,必须清理信用,利息及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信用是利息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利率则是利息的计算方式。
一.信用
(一)信用定义
信用,即借贷行为的总称,借贷双方构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是一种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计算方式
(二)信用成本
体现为4个方面
1、 特殊条件——还本付息
2、 特殊价值运动形式一一 “借贷一► 偿还一►支付”
3、 特殊双方关系一一债权债务关系
4、 与商品货币经济紧密相连,具有多种不同的信用形式
(三)基本形式
1、 商业信用(商业票据,赊销)
2、 银行信用(以金融机构为媒介,商业票据贴现,抵押贷款)
3、 国家信用(公共信用,国库券)
4、 消费信用(分期付款,房贷,车贷)
5、 国际信用(国际贷款,FDI外国直接投资)
6、 租赁信用(融资租赁,经营租赁)
(四)信用作用
1、 促进资本再分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3、 推动资本集中与积聚
4、 调节国民经济运行
(五)信用工具
1、传统信用工具(选择题X1)
(1)汇票
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 一定款项的票据。汇票是国际结算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信用工具。
(2)本票
本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 票据,一般指银行本票。
(3)支票
支票指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 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4)相同点:
①性质相同
都是设权有价、具有格式和文字、可以流通的无因证券。
②功能相同
都具有汇兑、信用、支付功能
(5)不同点
区别 | 本票(银行本票) | 支票 | 汇票 |
性质 | 自付票据 | 委付票据 | 委付票据 |
基本当事人 | 出票人(也是付款人)、收款人 | 出票人、付款人、收款人 | 出票入、付款人、收敦人 |
付款入 | 约定本人付款 | 受托人只限于银行或其他法定金融机构 | 委托他入付款 |
主债务人 | 本票在任何情况下,都由出票人担当主债务人的责任。 | 银行 | 承兑前:出票人,第一背书人,第二背书人 承兑后:承兑人,出票人 |
种类 | 银行本票(定额、不定额)中国只有银行本票。 即期本票,远期本票 | 普通支票、现金支票、转账支票 | 按出票入不同:银行汇票、商业汇票 按承兑人不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 按付款时间不同:即期汇票、远期汇票 |
出票人 | 有直接支付责任 | 有直接支付责任 | 商业汇票由第三人承兑的,出票人无直接支付责任,只有担保责任 |
付款期限 | 付款期为1个月,逾期兑付银行不予受理 | 支票付款期为5天(背书转让地区的转帐支票付款期10天。从签发的次日算起,到期日遇惯例假日顺延)。 | 我国汇票必须承兑,因此,承兑到期,持票人方能兑付。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日付款人账户不足支付时、其开户银行应将商业承兑汇票退给收款人或被背书人,由其自行处理。 |
提示承兑期限 | 不需要承兑 | 不需要承兑 | (1)银行汇票为见票即付的票据,不需要承兑; (2)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到期日前; (3)见票后定期付款的,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 |
提示付款期限 | 自出票日起2个月内提示付款 | 自出票日起10日之内提示付款 | (1)见票即付汇票,自出睪日起1个月内提示付款; (2)其他汇票,自到期日起10日之内付款 |
其他 | 金额是确定的;都必须无条件支付票面金额的;付款期也是确定 | 1、 支票的出票人必须是银行的存户,而且出票时帐户上有足额存款,签发空头支票的,要受到行政处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2、 支票的付款方式仅限于见票即付,不规定定期的付款日期。 | 金额是确定的;都必须无条件支付票面金额的;付款期也是确定 |
我国使用区域 | 只用于同城范围的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以及其他款项的结算 | 司用于同城或票掮交换地区 | 同城和异地都可以使用 |
TIPS提示承兑期限(选择题X2)
2、新兴信用工具
(1)债券
(2)股票
(将于第4章,金融市场与机构处详细讲解)
二、利息
(一)定义
利息,即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
(二)利息本质
1、现代西方经济学
利息为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机会成本补偿和风险补偿。
2、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
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了贷放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与从事产业经营的资本家共同占有并分割剰余价值的关系。
(三)利息之转化收益及其资本化
1、利息能够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2、收益的资本化
(1)资本化:有收益的食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甚至也不说真正有一笔现实的资本存在,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选择题X3)
P=C/r
(2)资本化公式:
P为本金 C为收益 r为利率
(3)重要性资本化是商品经济中的规律,其发挥作用最突出的领域是有价证券的价格形成,及债券及股票的定价公式。
三.利率
2.利率的分类
(一)基本概念
| 分类标准 | 具体种类 | 相关知识点 |
1 | 表示方法 |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 三者之间的转换、隔夜拆息率 |
2 | 形成机制 | 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 | 非市场力量对利率的干预 |
3 | 借贷期内是否浮动 | 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 区分两者的适用范围 |
4 | 作用大小(选择题X5) | 基准利率、差别利率 | 我国央行贷款利率、美国联邦货币基金利率 |
5 | 信用期限长短 | 长期利率、短期利率 | 利率期限结构 |
6 | 是否考虑通胀因素 |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 欧文费雪、二者之间的转换计算 |
7 | 是否具有政策性优惠因素 | 一般利率、优惠利率 | 国家政策性优惠利率 |
1.利率计算方式
(1)单利
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照本级计算,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级进行重复计算,计算按国标,但是未能体现货币的时间价值。
①单利终值计算:FV=PV(l+i*n)
②复利现值计算:PV=FV/(1+i)n
其中PV为现值FV为终值i为利率n为期数
(3)连续复利(选择题X4)
指每年计息次数趋于无穷大,不同期间的间隔视为无穷小量。
连续复利终值公式:FV=CO*e^rt
其中FV为终值,CO为单期值,e为自然常数,r为利率,t为期数
(1)表示方法
根据计算利息的不同期限单位,利息率区分为不同的表示方法。
年利息/12=月利息年利息/360=月利息/30=日利息(隔夜拆息率)
Tips:2013年6月的银行间“钱荒”事件即是隔夜拆息率飙升578个基点,至13.44%,导致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
(2)形成机制
官方利率:一国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由金融机构同业公会确定的利率(LIBOR、香港银行公会定期公布并要求会员银行执行的存贷款利率)。
市场利率:由市场因素决定的利率,通常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和公定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非市场的强制力量对利率形成的干预。
(3)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
固定利率:指整个借贷期内,利息按照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不随市场上资本的供求状况而变动。其计算方便,适用于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
浮动利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其借贷成本的计算和考核相对复杂,适用于长期借贷及市场利率变化较大的情况(规避利率风险),有利于克服利率波动所造成的风险。
(4)作用大小
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起边度将带动其他利率的
变化。
基准利率在我国,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各金融经的贷款利率。在西方国家通常是指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或影响最大的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如美国的联邦货币基金利率。
差别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和不同借贷利率的客户的存贷款制定的不同利率。在我国主要有存贷差别利率、期限茶杯利率和行业差别利率。
(5)信用期限长短
短期利率:一年以内短期信用行为的对应利率。
长期利率:一年以上的长期信用行为的对应利率。
在同等信用条件下,对长短期利率可以进行利率期限结构分析。
(6)是否考虑通胀因素(选择题X6)
实际利率:扣除通胀因素的利率。
名义利率:没有扣除通胀因素的利率。
①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和通胀率的关系:
l+R=l+r/l+p
R=(1+r/l+P)-1=r-p/r+p≈r-p
其中R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
即为著名的费雪效应: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一预期通货膨胀率
②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正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
Tips:区分“费雪效应(FisherEffect)”与“费雪方程式MV=PT(FisherEquation)”
(7)是否考虑政策性优惠因素
一般利率:提供给普通借款者使用的利率
优惠利率:稍低于一般利率,一般提供给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且有发展前景的借款者。在我国,国家为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也会向一些企业提供政策性优惠利率贷款,例如农业发展银行向农业提供的低利率或无息优惠贷款。
3.利率的作用
(1)利率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①利率水平合理;期限结构合理;形成机制完善,并充分反映货币市场资金的供求
②微观主体(企业和个人)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
③发达且具有相当深度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丰富
(2)利率的作用
利率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储蓄及投资的影响上。影响程度大小,用储蓄的利率弹性与投资的利率弹性表示。
①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储蓄随利率提高而增加的现象,表示人们在利率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愿意增加未来消费一一诸蓄,来替代当期消费,反映公众有较强的增加利息收入从而增加财富积累的偏好。
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储蓄随着利率的提高而降低的现象,表示公众在利率水平提高时,希望增加现期消费.从而减少储蓄,反映了公众在收入水平由于利率提高而提高时,希望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准的偏好。
一个社会中总体上的储蓄利率弹性其大小,最终取决?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相互抵消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Tips:区分“强制储蓄效应”,其是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益之一,其“储蓄”是指用于投资的货币积累,来源于企业、家庭、政府。
②利率对投资的作用:通过厂商对资本边际效应与市场利率的比较形成的,如果资本边际效益大于市场利率,可以促进厂商增加投资;反之减少投资。
但是,同样幅度的利率变化以及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益的比对于不同厂商投资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劳动密集型的投资,利率弹性小于资本密集型的投资。
期限较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利率弹性相对较大。
只有较大幅度的利率变化才能对存货型投资产生明显变化。
详细信息可以联系育明教育姜老师,电话:15311220200,QQ:1737503498或育明教育宋老师电话:13641231496,QQ:245962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