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键理论
1.利率决定理论(分析题F1)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①提出者:马克思
②基本思想:利息是贷放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从从事产业经营的资本家处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③利率的决定:利率由利润率决定。一般情况下,利率的波动范围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特殊条件下,利率会小于0或者超出平均利润率)。
第一,随着技术进步和资本由构成提高,利率随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而下降。
第二,利率在一定时间内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一个缓慢过程,在每个国家的某个发展阶段,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的平均利润率也将使得利率稳定。
第三,利率的决定具有偶然性,资本家之间如何瓜分利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④意义: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基于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期的背景,分析利率决定和变动的一般规律以及利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但是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开始飞经济的有效干预,在缺乏相关理论支持的前提下,马克思亦未能对利率调整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作用做出分析。
(2)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利率决定理论着眼与利率变动取决于怎样的供求对比。
随着对决定因素的观察不断増加,观察角度的不断变化,可以划分为古典利率决定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
| 古典利率理论 | 流动性偏好理论 | 可贷资金理论 |
1提出者 | (奥地利)马歇尔(英国)(瑞典)费雷(英国) | 凯恩斯(英国) | 罗伯逊(英国)(瑞典) |
2基本思想 | 1.消费具有“人性不耐”的时间偏好,利息是对牺牲当前、延迟消费的补偿 2.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而储蓄与投资资金由失误因素所决定。所以利率也是由实物因素所决定。与货币因素无关。 利率是资本的租用成本 | 1.利率是一种使公众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M1) 恰等于现有货币存量(M2)的价格,是公众对流动性的偏好 2.利息是对牺牲流动性的报酬 | 1.古典利率理论仅重视实物因素,而流动性偏好理论 又认为利率仅是纯粹的货币现象,二者都有偏颇。应综合考虑实物因素与货币因素,共同决定利率。 2.既然利息产生于资金的贷放过程,那么应从可用于贷放的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考察利率决定。即使货币市场上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考量 |
3利率的决定 | 1.资本供给决定于储蓄与利率正相关,因为 利率越高,牺牲偏好的补偿增大 2.资本需求决定于投资,与利率负相关,因为 利率越高,利润率越低 3.资本供求决定均衡利率 S=S(i) da/di>0, I=I(i) , di/da<0 | 1.货币供给由央行、商行及非银行大众共同决定,是个外生变量 2.货币需求由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决定,与利率负相关。因为利率越低,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越大 3.Ms与Ma共同决定均衡利率 | 1.可贷资金供给La=S(i)+△Ma(i)+DH(i).储蓄S货币供给增加额△Ma,货币反窖DH,与利率正相关 2.可贷资金需求Ld=I(i)+H(i),投资I,货币窖H,都与利率负相关 3.Li=Ld等式两边分别是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对货币的供求
|
4意义 | 1. 忽视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作用,有失偏颇 2.否认非充分就业 | 1.忽视实物因素在利率决定中作用,不够完善 2.发现凯恩斯效应的货币传导机制,使得利率成为连接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的重要枢纽 | 1.仅仅是据不均衡,可贷资金市场均衡不一定保证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2.可贷资金市场可能是非均衡的,存在逆向激励向选择和信贷配给的现象 |
5与可贷资金理论异同 | 1.同:①货币流量分析②考虑实物因素(技术、劳动、资源)对利率的影响 2.异:可贷资金利率是新古典利率理论,在古典利率理论的框架内加入货币因素,则对其不足 | 1.同:①考虑货币因素(Ma、Md)对利率影响 2.异:①可为货币存量分析,可货币流量分析 ②可贷资金理论如实物因素、弥补不足 |
Tipsl:要能画出并理解3个利率决定理论图形其曲线在不同情况下的移动路径(黄达《金融学》第四章第四节)
Tips2:以上的3个利率决定理论十分重要,和下面要介绍的利率的期限结构基本上每年必考,要求滚瓜烂熟!
Tip3:另外掌握凯恩斯提出“流动性陷阱”(公众预期利率上升,则债券价格必将下降,货币需求弹性无限大,即使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失效),发挥条件及后果
2.利率的结构理论
利率结构是指利率体系中各种利率的组合情况。利率结构=风险结构+期限结。
(1)利率的风险结构理论
其指的是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
利率风险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I违约风险违约风险越大,利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国债可视为无风险债券,其利率一般情况下被作为无风险利率。
风险溢价:持有某种有风险债券与无风险债券之间的利率差额(公司理财章节知识,可用于理解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Rs=Rf+β*(Rm—Rf),后面部分即可视为风险溢价
II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愈弱的债券其变现能力越低,利率越低;反之则越高
III税收因素政府对不同信用工具税收待遇不一样,因而利率也受影响。税率越高的债券,其税前利率也越高。(美国国债不免税,但美国市政债券一般免税)
(2)利率期限结构(分析题F2)
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信用工具的利率之间的关系,此处特别研究债券。
①收益率曲线
是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图形描述。收益率曲线并不总是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即向上倾斜。通常被归纳为四种图形。
②关于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
I.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着重于解决2个问题:
第一,不同期限债券利率的同向波动问题,即短期利率的上扬会涉及长期利率的上升
第二,利率收益曲线向上倾斜问题。即一般情况下,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
II.比较经典的解释利率包括M期理论、分割市场理论和优先聚集地理论。
首先,区分三种理论在假设上的异同点

其次,牢记三种理论的具体解释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分析题F3)
1、含义
从利率决定看,利率市场化含义主要是利率决定方式上的市场化,即从金融机构市场利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管制利率或者限制利率转化为市场决定利率。
从货币控制看,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对利率的调控从直接管制方式转为间接调控反思的过程,并不完全取消对利率干预,只是其干预方式逐步转为间接而已。
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其终极目标是利率决定方式的市场化。
2、 必要性
即利率管制(金融压抑的体现),低或者负的实际利率的弊端。
①鼓励当期消费并使公众倾向于储蓄不动产(土地、房屋等),而非金融资产,使储蓄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影响经济的货币化和经济交易的效率
②产生了对可投资资金的过剩需求,从而导致信贷配给的低效率和寻租行为
③扭曲了要素资金价格,导致借款人选择资金密集型的项目,扭曲了国家产业结构
④造成“金融脱媒”,并使资本外逃的压力加大,造成货币当局对货币控制力的减弱
3、 形成条件
完成一国的利率市场化是艰难且曲折的过程,但是过程又是不可逆的。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可分为以下4个方面:
①从整体上需要建立起成熟且具有相当深度和广度的竞争性金融市场。一是统一的竞争性的金融市场,这有利于正确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货币市场利率;二是竞争性的银行市场,银行市场竞争月强,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对货币市场的利率越敏感。
②从政府角度需要逐步减少财政赤字的规模。财政赤字会加大货币市场的资金需求,刺激利率水平上升,加大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
③从货币当局角度需要建立起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的监管体系,审慎的监管体系能够真实反映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使货币监管当局及时发现金融机构的脆弱,从而有效降低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风险。
④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角度需要建立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保留充足的资本金、发展配套信贷风险评估技术并积累良好的信息资本。
银行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基础,是其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的制度保证。在这个基础上,充足的银行资本家能够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
银行信贷评估技术今儿信息资本能够防范信贷风险,减少银行坏账的产生。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水平,避免利率市场化导致的过高的实际利率。
⑤企业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合理的资产负债率
企业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基础,而企业的低负债率能够提高企业对外部冲击的第一能力,从而降低利率市场化风险。
4、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①中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金融市场的需要,提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②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
一一1996年6月,人民银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此举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
—一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贴现利率生成机制,再贴现利率成为中央银行一项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服务于货币政策需要。
——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
一一2007年1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简称Shibor)开始正式运行
一一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
详细信息可以联系育明教育姜老师,电话:15311220200,QQ:1737503498或育明教育宋老师电话:13641231496,QQ:245962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