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笔记课件 >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金融学笔记-第八章 货币政策1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金融学笔记-第八章 货币政策1

时间:2015-06-26     来源:     作者:育明教育姜老师      点击量:772

第八章 货币政策

考点解读

货币政策是重要考点之一需要了解货币政策及其目标,了解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相关知识,了解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掌握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及其优劣,掌握各个学派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掌握常用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以及选择中介指标时的标准,了解货币政策效应,需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米德冲突与政策搭配理论,掌握克鲁格曼三角形。

这一章节内容对应《金融学》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的内容,考察的重点是主观题,内容综合性较强,复习时需注意。同时也不能忽略重要概念的含义,如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克鲁格曼三角形等细节知识点。

知识框架

货币政策的内涵

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多目标)★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通货膨胀目标制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相机抉择与规则

法定准备金率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货市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与间接信用控制★

我国货政策工具的使用和择问题

凯恩斯学派的货市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 q理论★

货市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信贷传导机制埋论

财富传导机制

开放经济下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近期指标(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

期指标(利率、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的时滞

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

IS-LM模型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封闭条件下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开放经済下政策的协调配合

三角形★

马歇尔勒纳条件与曲线效应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内涵

当代,货币政策通常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从确定目标,运用工具,到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还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其中主要有中介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

(二)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

金融业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十分宽泛的领域,在我国,金融政策是个涵义甚广的概念。货币政策是金融政策中的一部分,并居于核心的地位。

(三)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

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表述各有差异。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也有调整。

单目标与多目标:在一个国家的特定时期,货币政策有追求多项目标的,最多的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有的是明确突出一个目标:稳定币值(包括稳定汇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际金融组织对于货币政策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

(四)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选择题XI)在“稳定”与“增长”之间,有先后之序,主次之分。

2007年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指出,我国货币政策要坚持多目标,并强调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来不断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要兼顾多个重要经济参数变量。

(五)稳定国内物价与稳定汇率的关系

“稳定币值”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稳定对内的币值,也即稳定物价;稳定对外的币值,也即稳定外汇汇率。

(六)通货膨胀目标制

指一套用于货币政策决策的框架,其基本含义是:一国当局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唯一目标,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对未来价格变动的把握通货膨胀的变动趋势,提前采取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事先宣布的水平上或范围内。20世纪90年代,有几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先后采取了“通货膨胀目标制”。政策的核心是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确定的通货膨胀率或者目标区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当局则承担实现确定目标的责任。

通货膨胀目标制,增加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通过向公众解释实现通货膨胀目标所需的代价和手段,使中央银行对其行为更加负责,提高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高度前瞻的货币政策框架,同时也是一种长期货币政策目标。正确预测通货膨胀率的难度较大,以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国家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以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汇率稳定等短期货币政策目标为重心,允许短期内偏离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对此,中央银行必须做出解释。

(七)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中具有资源配置、价格发现等重要作用,由于货币政策操作对资金供给、市场利率产生影响,必然影响资本市场的价格,进而影响到其他的微观经济行为,最终在产出和通货膨胀等方面表现其宏观经济效应。

有人认为货币当局应对资本市场的运行负有干预的责任:应采取利率、信贷等措施,或

 

阻止资产价格下滑;或防止资本市场过热。

对于干预资本市场的主张,货币当局明确持反对立场。以美联储为例,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控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至于资本市场的走势,不在他们调控的职责之内。货币当局解释: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者,绝不是不关注资本市场的态势。对于资本市场态势作用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有这样的概括:

 

货币政策决策的依据和追求的目标必须是可以把握和度量的经济过程。如通货膨胀、就业、经济成长等变量:变动前景虽有不确定性,但波动范围大体可以预期。至于资本市场,波动、震荡,变化于朝夕之间,作为政策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在非常情况之下,中央银行通常会毫不迟疑地采取紧急措施,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以保证资本市场不至陷入崩盘境地。但这并不意味中央银行在一般情况下也应积极干预资本市场。

(八)相机抉择与规则(选择题X2)

如何处理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最早的原则是“逆风向”调节的“反周期货币政策”。这种模式的货币政策是经济趋热,相应紧缩;反之,相应扩张。概括称之为“相机抉择”。

对于反周期货币政策的批评先是来自货币主义。他们主张货币政策应该遵循固定的货币增长率的规则。对于这种主张,概括为“单一规则”,或简称为“规则”,以区别于“相机抉择”。

随后,是理性预期学派的批评。该派认为,公众依据预期,采取相应行动,会使政策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这就是有名的政策无效命题。

现在,“相机抉择”与“规则”的概念均已演进:对“相机抉择”,现在肯定货币当局有必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相机调节自己的政策措施,但要求这样的“相机抉择”应有“规则”;今天讲“规则”,也非单一的固定货币增长率规则,而是要求在方方面面的决策中均应遵循规则-包括“相机抉择”的“规则”。

(九)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赋予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领域以独立决策的权限,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贯彻,对于保证稳定目标的实现,是必要的。总之,对于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如何贯彻国家的大政方针,政府应当充分尊重中央银行的建议;在货币政策的原则性要求己经确定之下,如何具体实施的决策权应归属于中央银行,对具体操作过程,政府应避免干预。

详细信息可以联系育明教育姜老师,电话:15311220200,QQ:1737503498或育明教育宋老师电话:13641231496,QQ:2459622477.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