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货市政策工具(分析题F1)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工具,属于传统的、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其特点是经常使用;且都属于对货币总量的调节,能对整个经济运行发生影响。
1.法定准备金率(分为基本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
目前许多国家对期限不同的存款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一般来说,存款期限越短,其流动性越强,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就越高。就此,活期存款准备金率大多高于定期存款准备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定存款准备率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即使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2) 即使法定存款准备率维持不变,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3) 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率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局限性:
1) 效果较强烈,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
2) 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产生显著的影响,以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3) 对各类银行和不同各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2.再贴现工具
泛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各种贷款利率工具,包括有关利率的调整和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贷款的资格。
政策效果:
(1)利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种告示效应。
(2)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局限性:
(1)不能使中央银行有足够的主动权,甚至市场变化的走向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2)利率高低有限度。
(3)贴现率和有关利率比较易于调整,但频繁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
3.公开市场业务
优点:
(1) 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
(2) 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3)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处于主动地位。
(4) 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局限性:
公开市场操作要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必须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可用以操作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必需的规模。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可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其中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三)直接信用控制与间接信用控制
1. 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其中,规定存贷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如在1980年以前,美国有O条例(选择题X3),该条例规定:活期存款不准付息,对定期存款及储蓄存款则规定利率最高限。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银行用抬高利率的办法总想吸收存款和为谋取高利而进行高风险存贷。
2.间接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1)道义劝告: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举行面谈,劝告其遵守政府政策并自动采取贯彻政策的相应措施。
(2)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
(四)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信用贷款,习惯一直叫做再贷款,实际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再贷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很多年都是我国基础货币吞吐的主要渠道和调节贷款流向的重要手段。
随着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选择题X4),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进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而以国债为对象的公开市场业务于1996年4月正式启动。1999年以后,公开市场业务开始真正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工具。近年来,这一政策工具的运作空间和运作力度日益增强,成为货币当局的重要政策工具。
三、货市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分析题F2)
(一)早期凯恩斯丰义的货市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其最初思路可以归结为:
M → r → I → E → Y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这个模型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它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遂有一般均衡分析:
M → r → I → E → Y(局部均衡分析)
产出的上升,提出了大于原来的货币需求;如果没有新的货币供给投入,下降的利率回升。
利率的回升,又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货币需求下降,利率又会回落。
最终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了货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两方面的均衡要求。在这个点上,可能利息率较原来的均衡水平低,而产出量较原来的均衡水平高。
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的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
(二)托宾的q理论
以托宾为首的经济学家沿着一般均衡分析的思路,把资产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沟通货币、金融机构一方与实体经济一方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货币数量或利率,而是资产价格以及利率结构等因素。
传导的过程是:货币作为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资产价格尸£;资产价格,主要是股票价格,是对资本存量价值的评估,它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值g,将影响投资行为。过程可以表示为:
M → r → PE →q→I → E → Y
-TIPs:注意表示资本重置成本的托宾的Q
(三)早期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认为,在传导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利率;具有直接效果的是货币供给。
M →E →I → Y
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比如增大,由于货币需求并不会因外生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愿意持有的货币必然使支出增加:或投资于金融资产,或投资于非金融资产,直至人力资本的投资。支出导致资产结构调整,并最终引起F的变动。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短期内对实际产量、价格水平两方面均可发生影响,就长期来说,则只会影响物价水平。
(四)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不能由类如利率传导、货币数量传导的分析所代替。该理论分析主要侧重于紧缩效应。
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理论:银行贷款不能全然由其他融资形式;如有价证券发行所替代。如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他们的融资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因而,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增减变化就能影响总支出。过程不必通过利率机制,可描述如下:
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 → R → D → L → I → Y
-TIPs:D表示存款货币,L表示银行贷款。
对资产负债表渠道的论证: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影响借款人的资产状况一一减少净现金流;利率的上升将导致股价的下跌,从而恶化其资产状况,使可用作借款担保品的价值缩小。这种种情况,会使银行减少贷款投放。一部分资产状况恶化和资信状况不佳的借款人不仅不易获得银行贷款,也难于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结果则会导致投资与产出的下降。
M → r → PE → NCF → H → L → I → Y
NCF--净现金流,H--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五)财富传导机制
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及其对产出的影响可表示如下:
PE → W → C → Y
-TIPs:W表示财富,C表示消费。
问题是,要把它确定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必须是如下过程的确定性得到论证:
货币当局通过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操作,有可能以怎样程度的确定性取得调节资本市场行情特别是股票价格的效果,还是不清楚的。
(六)开放经济下的传导机制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净出口,即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改变汇率,并在一定的贸易条件下影响净出口。这样的机制可以描述如下:
M → r → re → NX → Y
-TIPs:r表示利率,re表示汇率,NX表示净出口。
(七)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从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实现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在作用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政策工具是否得力,需要估计目标能不能实现。为此,需要设置中介指标。中介指标的选择是否正确,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
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如下一些标准: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捕好的适应性。
根据这些条件所确定的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有一些经济、金融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及地区,是以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对货币政策工具反应的先后和作用于最终目标的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近期指标,即中央银行对它的控制力较强,但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较远,如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等;另一类是远期指标,即中央银行对它的控制力较弱,但离政策目标较近,如利率、货币供应量等。(选择题X5)
1.利率指标(远期)
优点:可控性强;可测性强;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供求。
局限性:作为内生经济变量,利率的变动是顺循环的;作为政策变量,利率与总需求变动方向一致。利率作为内生变量和作为政策变量很难区分。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很难判明自己的政策操作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
2.货币供应量(远期)
优点:满足可测性、可控性,政策性影响与非政策性影响一般不会相互混淆。
局限性:很难确定用哪种货币供给作为中介指标。
3.超额准备金(近期)
优点: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有直接决定作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都是通过影响超额准备金的水平而发挥作用的。
局限性:超额准备金往往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意愿和财务状况而不易为货币当局测度、控制。
4.基础货市(近期)
优点:满足可测性与可控性,数量易于控制,是较为理想的近期指标。
货币政策通过中介指标的操作
详细信息可以联系育明教育姜老师,电话:15311220200,QQ:1737503498或育明教育宋老师电话:13641231496,QQ:245962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