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硕士 > 2019年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真题解析(育明教育)

2019年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真题解析(育明教育)

时间:2019-04-28     来源:《金融硕士习题集》     作者:徐老师      点击量:949

第四节  汇率决定理论

考点1:金本位下的汇率决定

1)汇率的价值基础——铸币平价:两种金属铸币所含金量之比得到的汇价,是金平价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金币本位制下,各国都以法律形式规定每一金铸币单位所含的黄金重量与成色,即法定含金量(Gold Content)。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就直接而简单地表现为其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Mint Parity)或法定平价(Par of Exchange)。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之间汇率的价值基础,可表示为:汇率等于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

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2)外汇市场的供求——黄金输送点

铸币平价与外汇市场的实际汇率是不相同的。铸币平价是法定的,一般不会轻易变动,而实际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影响,经常上下波动。当外汇供不应求时,实际汇率会超过铸币平价;当外汇供过于求时,实际汇率会低于铸币平价。正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不断变化一样,实际汇率也围绕铸币平价不断涨落。但在典型的金币本位制度下,由于黄金可以不受限制地输入输出,不论外汇供求的力量多么强大,实际汇率的涨落都是有限度的,即被限制在黄金的输入点和输出点之间。

黄金输出点和输入点统称黄金输送点,是指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涨落引起黄金输出和输入国境的界限。它由铸币平价和运送黄金费用(包装费、运费、保险费、运送期的利息等)两部分组成。铸币平价是比较稳定的,运送费用是影响黄金输送点的主要因素。以直接标价法表示如下:

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运送黄金费用

黄金输入点=铸币平价-运送黄金费用

(3)汇率波动规则

汇率波动的规则:汇率围绕铸币平价,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在黄金输出点与输入点之间上下波动。当汇率高于黄金输出点或低于输入点时,就会引起黄金的跨国流动,从而自动地把汇率稳定在黄金输出点与输入点所规定的幅度之内。

需指出的是,汇率围绕铸币平价,根据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在黄金输出点与输入点之间上下波动的规则,只能在完全的金本位制度-----金币本位制下发挥稳定汇率的作用。一战后,许多国家的货币发行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通货膨胀严重,黄金的自由流动遭到破坏,金币本位制陷于崩溃,各国相继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

考点2.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

1.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理论)

(1)一价定律

假设:贸易开放;交易费用及运输费用为零;

内容: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一件相同商品在不同国家出售,如果以同一种货币计价,其价格应是相等的。

缺点:假设过于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存在贸易壁垒、关税以及运输费和交易费。因此在现实中一价定律往往不成立。

(2)购买力平价理论

基本思想: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购买力平价分类: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商品价格具有完全弹性;本国和外国的价格体系完全相同;不考虑运输成本、关税和保险费等交易费用;开放经济中一价定律成立。

基本内容:不同国家的可贸易商品的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量时是相等的。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其中表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表示本国物价水平,表示外国物价水平。

它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商品价格具有完全弹性;本国和外国的价格体系不完全相同;存在运输成本、关税和保险费等交易费用;开放经济中一价定律成立。

基本内容:各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并不完全相等,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较为稳定的偏离(只要这些因素不发生变动)。

即:,其中表示一段时间内汇率变动水平,表示本国在一段时间内的通货膨胀率,表示外国一段时间内的通货膨胀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

(三)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之间的比较

不同点:

①从假设方面: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假设过于严格,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假设比较宽松,比较适合现实世界。

②从时间点上: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强调某一点的汇率水平决定与两国物价之间的关系,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强调在一段时间内汇率的变动与两国物价变动的关系。

③从适用性上:相对购买力平价更具有应用价值,这是因为它避开了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过于脱离实际的假定,并且通货膨胀率的数据更加易于得到。

相同点:

①从假设上:很多假设条件相同。

②从实际汇率上,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也是定值,二者均认为实际汇率为定值。

③汇率政策有效性上:二者均认为实际汇率为定值,因此二者都认为汇率政策无效。

(四)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

优点:

①从货币数量的角度(货币存量)和商品市场以及国际贸易的角度来对汇率进行分析。

②成为经济学家和政府部门计算均衡汇率的常用方法。

③从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购买力平价被普遍作为汇率的长期均衡标准应用于其他汇率理论的分析之中。

④从政府政策来看,一国的物价水平是一个国家产品生产成本的反映,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物价水平的比率都显示了两国产品竞争力的差距,因而,汇率通过购买力平价关系成为影响一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缺点:

①假设过于严格,与现实不相符。

同时,在计量检验上:采用何种物价指数合理仍是无法解决的;在商品分类上,要求不同国家的商品分类具有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否则会缺乏可比性;数据的基年选取上仍是很困难。

②仅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考虑汇率的决定,忽略了其他因素,尤其是资本流动和其他实际因素。因为该理论的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因此该理论潜在假设是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因此它忽略了许多重要的实际因素,例如生产率的变动、消费偏好的变动、自然资源的发现、本国对外国资产的积累、国际贸易中管制措施的变动等。

③该理论建立在一价定律的基础上,而一价定律本身不一定成立。

④只是用长期。价格对外部的反应程度相对于金融市场来说慢得多。

⑤购买力平价理论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未说明汇率与乫之间的因果关系。

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今仍受得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趋势的数学模型中。

2.利率平价理论

基本思想:汇率是两国资产的相对价格,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间的差异主要受资金在不同金融中心之间的流动的方向和规模的影响,而资金的跨国流动源于两国资产的相对价格差异,即利率差异。

角度: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市场+短期。

利率平价理论可以分为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CIP)、非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UIP)

(一)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CIP)

假设:无交易成本;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抛利资金是无限供给的;投资者都采用抛补套利的方式。

基本思想: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正好将相关货币资产的利率的差异抵消,从而使不同的货币资产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的无风险收益率彼此相同的均衡状态。

公式表示:,其中表示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表示1年的国内利率,表示1年的外国利率水平。

上式即为抛补的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其经济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是由两国间的利率差决定的,高利率货币在现汇市场上升水,在期汇市场上贴水,低利率货币在现汇市场上贴水,在期汇市场上升水。

套利是指在利率低的国家筹措资金并投资于利率高的国家的固定收益金融品种获得收益的行为。

CIP理论的精确表达式:(若为一年可以化简为

其中是直接标价法下个月之后的远期汇率,是当前即期汇率,个月中本国利率,个月中外国利率水平,同时假设利率是单次计息的。

上述公式推导过程如下:

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需分三步实施投资计划:第一步,将本币在即期外汇市场上换成外币。1单位本币在即期外汇市场上可兑换为单位外币;第二步,将单位的外币存入外国银行,存期个月,单利计息,期满可增值为:

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同时买入金额为个月的远期汇率为的以外币兑换本币的远期合约。存款到期后执行合约兑换成本币金额为

而将以单位本币存入国内银行,存期个月,单利计息,期满可增值为。因此若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则相等,否则存在套利机会,且这种套利机会会在套利者的无线套利交易下逐渐使得套利机会消失,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因此可以得到均衡时远期汇率、即期汇率以及两国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为:

若为连续复利,则上式变为:

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的优点:抛补的利率平价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根据对市场交易者的实际调查,抛补的利率平价被作为指导公式广泛应用于交易中,在外汇交易中处于市场创造者地位的大银行基本上就是根据各国间的利率差异来确定远期汇率的升贴水额。在实证检验中,除了外汇市场激烈动荡的时期,套补的利率平价基本上都能比较好地成立。当然,实际汇率变动与套补的利率平价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偏离,这一偏离常被认为反映了交易成本、外汇管制以及各种风险因素。

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的缺点:忽略交易成本的存在;假设资本在国际范围内自由流动太严格;套利者的资金一般有限。

(二)非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UIP)

假设: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套利交易成本为零;资本自由流动;套利资金无限供给。

基本思想: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即他只关心投资的收益,那么投资者追求利润的本性会确保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投资于有风险的外币资产的预期收益与投资于无风险的本币资产的收益相等。换而言之,即使不存在抛补的交易,套利者也会对未来的及其汇率做出预期,并以此作为是否进行套利的决策依据。

公式表示:

式中,表示预期的未来汇率变动率。上式即为非抛补的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

它的经济含义是:预期的未来汇率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非抛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币远期不贬值,则本币即需要升值。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远期外汇市场的发展,根据对汇率的预期进行非抛补套利活动已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抛补套利。

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的优点:放宽了对套利方式的假定。

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的缺点:投资者不一定是风险中性的;套利成本不一定为零;国际资本在现实中无法自由流动;套利者的资金总是有限的。

(三)抛补利率平价理论与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的比较

首先:二者假设不同;其次二者的结论不同;最后二者的适用性异界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不同。

(四)对利率平价理论的评价

优点:

①利率平价说的研究角度从商品流动转移到资金流动,指出了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这对于正确认识外汇市场上,尤其是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形成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与其他的汇率决定理论的成立条件不同,资金流动是非常迅速而频繁的,这使得利率平价(主要是抛补的利率平价)能够较好地始终成立,从而在分析中运用得特别广泛。

②利率平价说具有特别的实践价值。

对于利率与汇率间存在的这一关系,由于利率的变动是非常迅速的,同时利率又可对汇率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这就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灵活的调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即培育一个发达的、有效率的货币市场,在货币市场上利用利率尤其是短期利率的变动以对汇率进行调节。例如,当市场上存在着本币将贬值的预期时,就可以相应提高本国利率以抵消这一贬值预期对外汇市场的压力,维持汇率的稳定。

③从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利率平价理论被普遍作为汇率的短期均衡标准应用于其他汇率理论的分析之中。

④该理论主要适合短期汇率变动分析。

缺点:

①假设过于严格。

②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物价等因素对汇率的影响。

③其政策含义有局限性。

④未说明是利率决定汇率还是汇率决定利率。同购买力平价说一样,利率平价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汇率决定理论,而只是描述出了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的关系。

因此,利率平价理论与其他汇率决定理论之间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它常常被作为一种基本的关系式而运用在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分析中。

⑤忽略了经常账户尤其是国际贸易对汇率的影响。

⑥忽略了利率的结构。

3.凯恩斯学派的国际收支说

(1)基本思想:汇率是由外汇供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求是由国际收支决定的,因此外汇供求均衡是国际收支均衡的一种表现。

(2)基本模型:是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3)影响均衡汇率的因素:

本国收入上升,则本国进口上升,外汇需求上升,汇率上升(正相关)。

外国收入上升,则外国进口上升,本国出口上升,外汇需求下降,汇率下降(负相关)。

本国物价相对于国外物价下降,本国出口上升,外汇需求下降,汇率下降(正相关)。

国外物价相对于本国物价下降,本国出口下降,外汇需求上升,汇率上升(负相关)。

本国利率上升,流入本国的资本上升,外汇需求下降,汇率下降(负相关)。

外国利率上升,资本外流上升,外汇需求上升,汇率上升(正相关)。

预期汇率上升,则在即期市场上外汇需求上升,汇率上升(正相关)。

需指出的是,以下各变量对汇率影响的分析是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得出的。

(4)对国际收支说的评价

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凯恩斯主义色彩,是从宏观经济角度(国民收入、国内吸收、储蓄、投资等),而不是从货币数量角度(价格、利率等)研究汇率,是现代汇率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优点:

①从经常账户尤其是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全方位考虑了国际收支,有利于全面分析短期内汇率的变动与决定。

②将外汇供求流量当做是决定短期汇率水平及其变动的主要因素,股改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

③为汇率理论的更深入的发展和分析提供了一种工具。

缺点:、

①模型中实际各变量关系复杂,对汇率的影响难以确定。

②汇率预期难以估计。

③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④理论核心是国际收支平衡,而在实际上,国际收支经常处在失衡状态。

4.资产市场说

假设:外汇市场是有效的;一国的资产市场包括本国货币市场、本国债券市场、外国资产市场;资本是完全流动的,抛补的利率平价始终成立;分析对象是一高度开放的小国(假定其为本国),本国无法影响到国际市场上的利率,同时外国居民不持有本国资产,本国居民不持有外国货币。

资产市场理论的基本思路是:在各国金融资产包括货币资产、证券资产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条件下,一国金融市场供求存量失衡后,市场均衡的恢复不仅可以通过国内商品市场的调整来完成,还能通过国内资产市场的调整来完成。汇率作为两国资产市场的相对价格,其变动有助于资产市场恢复均衡,消除资产市场的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这样,所谓均衡汇率就是指两国资产市场供求存量保持均衡时的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分类:货币分析法、资产组合分析法。

划分标志: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的替代性。

(一)货币分析法

假设: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可以完全替代,即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非抛补的利率平价成立。人们以保持一定的实际货币存量为导向。

分类:弹性价格分析法,黏性价格分析法

(1)弹性价格分析法

假设: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即假定商品市场能与证券市场一样迅速、灵活地调整);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购买力平价成立。

核心思想:汇率可以自由调整以反映各种要素对汇率水平决定的影响。

影响因素:国内收入,本国物价,本国利率,本国货币供给量

注意:此处的货币供给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利率与实际国民收入都与货币供给无关,货币供给只能引起价格水平的迅速调整,而不能降低利率并进一步影响产出。

主要内容:两国国内货币存量供求均衡决定汇率,货币存量供求变动引起两国货币汇率变动。若本币供大于求,则本国物价上涨,本币购买力下降,此时,体现“一价定律”的国际商品套购机制就会压低本币汇率,直到货币市场恢复均衡。汇率变动是一种货币现象。

变动途径: 

各种因素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①在货币模型中,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本国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将会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升、本国货币的同比例贬值,本国产出与利率则不发生变动。

②在货币模型中,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会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下降,本国货币升值。

③在货币模型中,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本国利率水平的上升将会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上升,本国货币的贬值。

对该理论的评价:

优点:

①货币模型将购买力平价这一形成于商品市场上的汇率决定理论引入到资产市场上,将汇率视为一种资产价格,从而抓住了汇率这一变量的特殊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资金高度流动这一客观事实,对现实生活中汇率频繁变动提供了一种解释,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②货币模型引入了诸如货币供给量、国民收入等经济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的变动对汇率造成的影响,从而较购买力平价在现实分析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③货币模型是一般均衡分析。

④由于理论假定的不同,货币模型是资产市场说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形式,但它却反映了这一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

缺点:

①它是以购买力平价为理论前提的,如果购买力平价本身在实际中很难成立的话,那么这种理论的可信性是存在问题的。

②它在货币市场平衡的分析中,假定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这一点至少在实证研究中是存在争议的。

③它假定价格水平具有充分弹性,这一点受到众多研究者的批评。

(2)黏性价格分析法(汇率超调)

假设:商品市场产品价格具有粘性(因此短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总供给曲线短期内不是垂直的(即假定证券市场的调整要比商品市场迅捷得多)。

基本思想:在短期内由于货币市场失衡,而此时价格具有粘性,无法通过购买力平价促使汇率达到均衡,会导致本国利率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通过非抛补的利率平价传导机制使得汇率发生超调,变动幅度远大于长期均衡状态。由短期到中长期价格逐渐调整,通过购买力平价传导机制,汇率和利率逐渐达到均衡水平。

传导路径:

当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存在粘性而汇率、利率作为资产价格可以自由调整时,为维持经济平衡,汇率在短期内的调整幅度超过长期平衡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为汇率的超调。在长期价格水平经过调整,经济会达到长期均衡水平,价格水平发生与货币供给量同比例的上涨,本国货币汇率达到长期平衡水平,购买力平价成立,利率与产出均恢复原状。

产生汇率超调的原因:短期内商品市场价格有粘性,价格调整速度慢,而资产市场调整速度快,从而导致利率和汇率短期内发生超调;从长期看,价格逐渐调整到均衡状态,从而利率和汇率也达到长期均衡水平。

 

对该理论的评价:

优点——该理论有着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超调模型在货币模型的框架内展开分析,但它又采用了商品价格粘性这一被认为更切合实际生活的分析方法,对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描述。从而被研究者广泛接受,它已成为国际金融学中对开放经济进行宏观分析的最基本的模型。

②超调模型首次涉及了汇率的动态调整问题。

③超调模型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既然超调是在资金自由流动条件下汇率自由调整的必然现象,而在这一过程中汇率的过度波动会结金融市场与实际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甚至破坏,那么完全放任资金自由流动、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并不是最合理的,政府有必要对资金流动、汇率乃至于整个经济进行干预与管理。

这也论证了浮动汇率制度的缺点:汇率超调。

④首次关注了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不同。

缺点:

①由于建立在货币模型的分析基础上,具有与货币模型相同的一些缺陷。

由于存在交易成本以及其他限制,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很难达到很好的替代性。

②作为存量理论的超调模型忽略了对国际收支流量的分析。

(二)资产组合分析法

假设: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不完全替代,同时再加上风险等因素导致非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不成立;本国资产总量制约人们对各种资产的持有量。

主要分析特点:流量分析与存量分析相结合

基本思想:短期内资产市场失衡是通过资产市场内部国内外各种资产(本币,本国债券,外国债券)的迅速调整加以消除的,汇率是使资产市场供求存量保持和恢复失衡的关键变量。

结论:

从短期来讲:

首先,汇率是同时由三种资产市场同时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决定的,汇率同利率有密切的联系。资产总量和货币政策可以改变汇率和利率,引起汇率和利率的反向运动。

其次,货币供应量通过金融市场对汇率的影响要比通过相对物价和购买力平价对汇率的影响快得多。因此,从短期看,汇率是资产选择所决定的,而不是相对物价或购买力的对比决定的。

最后,经常账户盈余导致外币资产存量增加,进而导致外币汇率下降。反之,经常账户赤字导致外币资产存量减少,外币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资产存量变动对短期均衡汇率和短期均衡利率的影响:

 

资产供给绝对量增加

资产供给相对量的增加

(由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

货币存量增加

外币资产存量增加

买进本币资产

买进外币资产

利率

汇率

下降

贬值

不变

升值

下降

贬值

下降

贬值

对该理论的评价:

优点:

①资产组合分析法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它既区分了本国资产与外国资产的不完全替代性,又将经常账户这一流量因素纳入了存量分析中,从而将汇率模型对各种因素的综合程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原有的各种理论都能较好地被融入这一模型之中。

②资产组合分析法具有特殊的政策分析价值,被广泛运用于货币政策的分析中。

缺点:

①这一模型过于复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它的运用,影响了实证检验的效果。

②该模型虽然纳入了流量因素(经常账户),但是并没有对流量因素本身作更为专门的分析。

 

各个学校相关真题

【金融联考2005年多选第3题】以下关于汇率理论的正确看法有:( )

A.购买力平价理论把汇率的变化归结于购买力的变化

B.利率平价理论侧重研究因利率差异引起的资本流动与汇率决定之间的关系

C.国际收支说是从国际收支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理论

D.在资产市场说中,汇率超调被认为是由商品市场价格粘性引起的

答案:ABCD

分析:对主要汇率决定理论的理解。

(1)购买力平价:中长期:货币数量——购买力(商品价格)——汇率

(2)利率评价:短期:货币(资金)供求数量——利率(资产价格)——汇率

分为:非抛补的利率评价抛补的利率评价

(3)国际收支说: BP=f(Y, Y*, P, P*, i, i*, e, Eef )=0

(4)资产市场说:与前三个理论相比——存量模型,预期的作用。

分为:货币分析法(超调模型——粘性价格分析法,价格灵活调整;弹性加分分析法)、资产市场分析法。

【金融联考2008年选择题第20题】下列表述中最为正确的是()

A.如果PPP成立,那么只要各国用以计算物价水平的商品篮子相同,一价定律对于任何商品都成立。

B.如果一价定律对于任何商品都成立,那么只要各国用以计算物价水平的商品篮子相同,PPP将自动成立。

C.如果一价定律对于任何商品都成立,那么PPP将自动成立。

D.如果一价定律不是对于所有商品都成立,那么只要各国用以计算物价水平的商品 篮子相同,PPP将不成立。

答案:B

解析:一价定律是PPP成立的前提,同时PPP的成立要求商品篮子相同。

【上财2012年选择题第26题,金融联考2008年选择题第24题】24.根据多恩布什(Dornhusch)的“汇率超调论”,汇率之所以在受到货币冲击后会作出过度反应,是因为( )。

A.购买力平价不成立

B.利率平价不成立

C.商品市场的调整快于金融市场的调整

D.金融市场的调整快于商品市场的调整

答案:D

解析:黏性价格分析法最主要的特点是认为:金融市场的调整快于商品市场的调整,从而导致短期内汇率超调。

【金融联考2009年选择题第18题】关于绝对购买力平价(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一个说法正确()。

A.绝对购买力成立并不意味着相对购买力成立

B.相对购买力成立意味着绝对购买力也成立

C.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D.绝对PPP 成立意味着相对PPP 也成立

答案:D

解析: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也一定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金融联考2010年选择题第9题】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远期外汇汇率为升水时,说明本国利率()

A.高于外国利率   B.等于外国利率    C.低于外国利率    D.都不正确

答案:A

解析:在利率平价理论下:低利率货币升水,高利率货币贴水

【人大2012年选择题第20题】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胀率高的国家的货币远期有_____。

A.贬值趋势    B.升值趋势    C.先升值后贬值趋势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根据两种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在相对购买力评价理论下,其中表示一段时间内汇率变动水平,表示本国在一段时间内的通货膨胀率,表示外国一段时间内的通货膨胀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

【人大2012年判断题第6题】金本位制下,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

答案:正确

解析:金本位即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来决定。

【复旦大学2013年名词解释第1题】汇率超调

答案:当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存在粘性而汇率、利率作为资产价格可以自由调整时,为维持经济平衡,汇率在短期内的调整幅度超过长期平衡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为汇率的超调。

产生汇率超调的原因:短期内商品市场价格有粘性,价格调整速度慢,而资产市场调整速度快,从而导致利率和汇率短期内发生超调;从长期看,价格逐渐调整到均衡状态,从而利率和汇率也达到长期均衡水平。

【复旦大学2012年计算题第1题】1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6,1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黄金的运输费用为0.025美元,求(1)英镑兑美元的铸币平价  (2)黄金输出点  (3)黄金输入点

答案:

(1)金铸币平价=113.0016/23.22=4.8666

(2)当英镑兑换美元的汇率超过4.8666+0.025=4.8916美元时,那么美国的黄金就会自动的输送到英国,4.8916就是美国对英国的黄金输送点,同时也是英国对美国的黄金输入点。

(3)同样道理,我们可得4.8666-0.025=4.8416美元时,那么英国的黄金就会自动的输送到美国,4.8916就是美国对英国的黄金输入点,同时也是英国对美国的黄金输送点。

【中财2011年选择题第4题】解释金本位制度时期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是 (  )

 A 国际借贷说

 B 购买力平价说

 C 货币分析说

 D 金融资产说

答案:B

【中财2011年选择题第11题】根据超调汇率决定模型,下列哪种情形是不真实的(  )

 A.汇率在短期内会偏离购买力平价

 B.货币冲击发生时,商品市场调整快于金融市场调整

 C.商品价格是粘性的

 D.不抵补利率平价成立

答案:B

解析:黏性价格分析法最主要的特点是认为:金融市场的调整快于商品市场的调整,从而导致短期内汇率超调。

【中财2011年选择题第12题】根据货币主义(弹性价格)汇率理论,下列哪一事件可能导致美元对日元贬值(  )

 A.美联储提高利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B.日本发生严重通货膨胀

 C.美国实际国民收入呈上升趋势

 D.美国提高对日本进出品的关税

答案:A

解析:在弹性价格分析法中,美国利率下降,由于货币供求需保持平衡,从而导致美国物价上升,根据利率平价理论,美元对日元贬值

【中财2011年判断题第5题】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分析法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具有不可完全替代性。

答案:正确

【中财2011年判断题第9题】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利率高的货币远期汇率是升水,利率低的货币远期汇率是贴水。

答案:错误

解析: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低利率货币升水,高利率货币贴水。

【中财2011年判断题第11题】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由于铸币平价和黄金输送点的存在,各国的汇率波动非常剧烈。

答案:错误

解析:在国际金本位下,由于黄金可以不受限制地输入输出,不论外汇供求的力量多么强大,实际汇率的涨落都是有限度的,即被限制在黄金的输入点和输出点之间。

【浙江工商2011年选择题第5题】关于非抵补的利率平价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定外国利率和对未来汇率的预期,本国利率上升将导致本币即期贬值

B.给定本国利率和对未来汇率的预期,外国利率上升将导致本币即期升值

C.给定本国和外国利率,预期本币升值将导致本币即期升值

D.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C

【浙江工商2012年选择题第3题】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当甲国相对于乙国的价格水平上升时,甲国的货币将( )

A.贬值            B.升值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A

解析: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高通胀率国家货币将贬值,低通胀率国家货币将升值。

【上财2012年计算第6题】假设中国利率为3%,美国利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6.5,试通过理论计算,求出一年期远期汇率水平。

答案: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可得远期与即期汇率之间的计算公式为:

因此一年期远期汇率水平为:

即一年期远期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为6.63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