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权威资讯 > 2020年翻译硕士MTI考研真题语法解析

2020年翻译硕士MTI考研真题语法解析

时间:2019-04-28     来源:《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作者:徐老师      点击量:541

2020年翻译硕士MTI考研真题语法解析

1、什么样的语法训练比较实用?

【育明夏教授】词汇的组合,特别是从句及以上层次的组合,就涉及到语法层面,也是同学们较关注的内容。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同学们在语法层面的训练意识比词汇要高,这可能是由于:一是整个中学阶段由于词汇量有限,语法训练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二是大多数同学认为,语法训练可操作性强,这也是本节的讨论内容。

目前市面上的语法教材、辅导读本、训练等种类繁多,但总体上呈现两大特征:一是讲多练少,讲练不成比例,大多数语法教材的工具性属性较强,适合研究但不适合训练;二是体例上要么过繁要么过简,不利于同学们构建全面、科学的语法体系。因此,我们要甄别语法训练的内容。

我们认为,实用的语法训练应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一是涵盖尽可能多的语法点。不少同学认为,语法中定语从句、非谓语从句、虚拟语气是难点,因此应该“抓大放小”的训练。但上述三个语法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不规则动词、情态动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紧密相连。因此,同学们应该向对待词汇那样,构建完善、牢固的语法网格,在一轮复习的查漏补缺阶段更需要扩大知识点的覆盖面,不断夯实语法基础。

二是要注重基础语法的训练。“基础语法”是一个我国语法教学实践中容易被忽视的概念,虽然教师反复强调以屈折形式为代表的基础内容,但学生对这一部分的重视程度不高,强化训练不够,以至于在硕士生甚至博士生的英语作品中仍会发现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缺失、不规则动词变位错误、时态判断及表达错误等“低级错误”。不少教师和学生都表达了相似的疑问:基础语法从初中就开始讲,怎么讲到现在还是有这样的错误?我们认为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普遍对这一类型的错误认识不深刻,大多数情况下归结为“笔误”;二是在本科以上阶段鲜有该部分的强化训练,导致上述错误时有发生。

我们认为,对这样的错误要实行“零容忍”态度。虽然教育界围绕应试教育造成的学生思辨、创新能力低下的批判持续了很多年,但不能否认其对于夯实学生学科基础的不可替代性作用——不能因为搞素质教育就彻底放弃训练;可以不搞“题海”,但要向训练要效率。不少同学认为,有这种错误说明“习惯”不太好,但“习惯”的根源还是缺乏引导,特别是缺乏约束,以至于信马由缰,马却“失了前蹄”。《三国》里曹操因为坐骑受惊践踏麦田而“割发代首”——是不是姿态尚且不论,讲这个故事是希望同学们提高对基础语法的认识,表现出较高的语言素养,从而为自己的考试增添“加分项”。

我们看西方人编写的语法训练,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们把语法怎么说得那么简单?一个canbe able to的区别,有必要练几张纸么?几个不规则动词,老外居然让我们抄了又抄,画了又画,有这个必要么?这说明中西方对语法教学和重点的把握存在差异。我们长期讲重难点语法,讲“垂悬结构”“独立主格”“交错虚拟”,但问题是口语很难用上这么高大上的用法,学生转而在书面语“大用特用”,最后形成了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规定:文章里要是不用几个从句,不用几个非谓语,不用几个插入语,好像都拿不出手似的。如果翻译和写作都成了一种炫耀能力的方式,那我们真要质疑这项工作的初衷了。

一些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对此也是莫衷一是:要说这些语法点不重要,我不同意,你看西方人的正式文件中不总是用这些语法点么?可是要说这些语法点有多重要,我看也未必,现在西方讲“简明英语”,基本上就是一切从简,特别是反对从句套从句,结构套结构的那种“经典英语套路”。他们的疑惑反映了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语法点本身没有“高低大小”之分,我们在教学领域的分类法不应影响具体的语言实践。

从事英语教学,就避不开“一看就会,一作就错”的怪圈,麦田可以怪圈,地画可以怪圈,可语法怎么也有了怪圈?这个“一作就错”的问题当然不是语言教学的专利,但关键是怎样解决“安全着陆”的问题。哲学上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这也成为学生辩解的理由——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特例,跟老师上课讲的不一样,所以我就做错了。暂且不论是否要学生“举一反三”,问题可能就出在分析上。学生不会分析无所谓,只要把题做对了就好,长此以往,题是做对了,或者说“蒙对了”,结果问题还是没搞懂,一旦放在翻译、写作当中就会出各种岔子。因此语法分析能力应该像训练一样,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

有人问:这个“语法分析”就是分析“长难句”么?部分是。但语法分析除了结构,还有具体用法。十几年来,我们的语言教学是在淡化语法的,什么主宾、动宾、偏正,能不说就不说吧;什么主、谓、宾、定、状、补,还是不讲为好;什么单句、复句、重叠结构,不讲这个学生也能作对题。结果就是标准“一松再松”,题目一错再错,老一辈人总结好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拿来用呢?难道不讲主谓宾,不说定状补,不讲短语,不讲句式就是“减负”的语法教学么?很多老师在讲到非谓语时就已经力不从心了,因为你光说动词如何变化,主被关系如何确定远远不行,可是你上来说伴随状语,说垂悬结构,根本绕不开基本结构。我们不是要让同学们成为语言学家,也不是说没有语言学功底就不要搞研究生,而是说为了提高理解能力,避免重复的低级错误,需要提高分析能力。有关“长难句”,我们在后续章节再详谈。

 

2、语法和用法如何区分?固定搭配也算语法么?

【育明夏教授】英语中有语法(grammar),也有用法(usage),容易混为一谈。我们认为,要提高语言习得效率,有必要将翻译、写作中的具体用法和规范表达的具体语法区分开来。

用法是语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一般位于语法的下一层。现行语法体系按词法、句法、修辞法展开,词法讲“十大词性”,句法讲简单句、复合句、广义从句(同位语、插入语、非谓语)、狭义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修辞法讲语义修辞、语法修辞、拟声修辞等。像“十大词性”中动词的具体变化形式,“连介代”的使用、冠词与名词的搭配等就属于用法,复合句、从句中关系代词、副词的使用也属于用法。语法的范畴和框架一般比较固定,但用法可以根据需要增删。因此,一些大部头语法书不是因为语法有多少,而是增添了大量的用法,比较有代表性的像徐广联的《英语语法讲座与测试》(第三本),这本大32开本“语法黄皮书”足足有一千多面,其中七八百面都是具体的用法。这种“‘语’‘用’结合”的模式既是我国语法教材编写的主流形式,也对学生深入语法理解颇有帮助。

搭配是用法当中很大的一块,原因是现行英语教学中,词汇是重点,句式是重点,但处于词汇和句式之间的搭配却成了“真空地带”。不少教师认为,搭配应该是词汇的一部分,但学生的日常学习却只背词汇,不看搭配,时间一长,这个地带就逐渐“真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大部分同学对搭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像我们做过的调查就显示,没有学生不知道《牛津高阶英语字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ALD)》,但问起《牛津英语搭配字典(Oxford English Collocation Dictionary, OECD)》,知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二是目前对搭配的考察基本局限于选择题,很多同学发挥高超的“猜题技巧”,真像戏文里说的那样,“虽不中,亦不远矣”。但放到翻译和写作层面上,就不可避免地“窘态百出”了。

不少翻译教师反映:都是研究生了,难道还不清楚某词和某词不能放在一起么?难道不知道英语中没有这样的用法么?难道不知道这种低频用法不要反复使用么?上述问题的实质就是以搭配为代表的用法缺失。教师原本指望学生在翻译、写作中能勤查字典,避免不必要的用法错误,但事实是学生早就形成了“有问题也不查”的习惯,加上本来判断能力就弱,自然就要“跟着感觉走”。因此,翻译教学中改用法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很多本可以通过自查完成的工作却挤占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导致翻译教学困难重重。

不少同学问:用法怎样积累?我们认为至少有三条途径:一种是平日多留意,读外刊外电时可以对一些重要表述、精彩表达等标记出来或记录下来,这些事情需要亲自动手,不是一两本美文读物就可以解决的;二是勤查辞书,包括电子词典、语料库、平行文本等,看看西方人对某概念的表达,自然也能“照葫芦画瓢”;三是多改译文,经常看别人译的文章,自己边学边改,既吸收别人好的东西,也指出不完善的地方,长此以往,英语用法就会丰富起来,为翻译、写作积累重要素材。

查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自学方法。目前,我国开设翻译院系、专业的高校还不多,意向报考翻译硕士的广大考生因为区域限制、经济能力等不可能接受高标准、严要求的翻译教学,因此,要实现从本科生向硕士生的转变,特别是大幅提高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应用能力,自学就成为唯一出路。在海量信息的背景下,获取资讯很容易,难的是“按需索取”。我们看到很多同学,运用网络平台、图书馆等资源,独立地完成了翻译学习,攻读了翻译学位,甚至还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着实令人欣慰。因此,在随后的章节中,我们还将谈一谈查证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