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政管理 > 专题1 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博真题专题汇总)

专题1 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博真题专题汇总)

时间:2020-03-19     来源:《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真题解析》     作者:徐老师      点击量:558

专题1 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博真题专题汇总)

一、概况介绍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二、出题角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并积极推进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开启了治国理政新时代。作为国家大政方针,自然而然是各大热门院校公共管理学科真题中案例分析题或论述题的考察重点,这就要求考生们对该部分有所掌握,理解背诵,在熟悉知识点的基础上与真题材料充分结合凝练答题语言。其实,这也是近几年公共课思想政治分析题的考察重点,考生们也可以与政治分析题一起复习背诵。

三、真题考察方向

1.逻辑关系型题目:有机整体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密切联系、有机统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

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五位一体”总布局——有机整体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八大报告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意义型题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四个现代化”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经济社会现代化新境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之首,是战略目标,在开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境界中具有统领全局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深刻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出发,进一步深入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指向,从而开辟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代化新境界。

②全面深化改革:开辟制度现代化新境界

全面深化改革,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又为中国现代化增添了新的丰富内涵,这就是,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实现制度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抓住本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意义。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制度现代化,是更为重要、更为本质、更为关键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全面深化改革,其深远意义正是在于,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层面开辟了制度现代化的新境界。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辟法治现代化新境界

全面依法治国,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新时代,开辟了法治现代化新境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决定,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意义重大而深远。

全面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

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

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

④全面从严治党:开辟党的建设现代化新境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归根到底要求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中居于关系全局、决定根本的重要位置,是推进其他三个“全面”的根本保障。正如习近平反复强调,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否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党,关键在能否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建设现代化,实质是要使我们党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消除党内存在的体制、制度弊端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自觉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党始终走在现代化前列,始终成为引领中国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

育明教育提示:针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各要素的意义,考生可参考下面发展理念、相关措施型题目的内容,这里就不再赘述。

3.发展理念、相关措施型题目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质和关键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质是“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全面建设和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发展,不仅要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财富增长,为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要着力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

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被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心位置,成为开辟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新境界的突出标志,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和每一个发展层面之中。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全面”。

全面,既突出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全面的小康社会,是以人为本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社会,是整体推进中国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现代文明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把握民主的本质

制度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人民民主。确保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权利,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价值指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是牢牢把握住民主的本质,着力于从确保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这个根本层面发展民主、推进民主,从而不断提升了制度现代化水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基础上开拓了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境界。

全面依法治国:民主是法治的灵魂,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民主是法治的灵魂,内在要求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各个层面和全部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人民民主本质、张扬人民民主精神。

首先,要坚持民主立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归根到底来自于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意愿。

其次,要坚持民主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法治政府的直接价值导向和价值标准就是服务人民,由人民作主,让人民满意。

再次,要坚持民主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公正的关键在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法律的本质在于将人民的权力固定化、规范化。法律的实施即法治的推进,根本之点在于为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提供根本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高度自觉和自我担当,从严要求抓党建、从严管理抓干部,取得了突出成效,赢得了党心民心。

第一,强化问题导向,解决要害问题。

以现代化的标准和改革的精神全面从严治党,内在要求必须突出重点,聚焦现实问题、解决要害问题。要害是作风问题,最突出的则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凸显制度治党。

突出制度的制约和促进作用,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并牢牢扎紧“制度之笼”的密度与出口。

第三,坚持标本兼治,坚决惩治腐败。

能否坚定不移地反对和消除腐败,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近几年反腐败斗争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扼制既得利益集团对公共权力的侵蚀。

二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建设,有力发挥制度反腐的重大作用。

三是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充分释放用好的制度管住人、管好人的政治效应。

第四,严守规矩纪律,优化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指一定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生态联动,是一个地方或一个领域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

优化乃至重构党内政治生态,是习近平在深刻分析我们党面临的严峻挑战、存在的严重危险的情况下作出的重大判断,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是实现党的建设现代化不可回避的重大政治任务。

(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的决策部署

经济建设——考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第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第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没有否定或忽视政府作用,而是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从广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要求我们在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全面深化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体制改革,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各方面体制机制。从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要求我们必须从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体系、政府职能、财税体制、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开放型经济体制等方面入手,在解决影响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深层次问题上着力,努力构建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规则、法律体系、社会环境。

政治建设——考察反腐、从严治党

育明教育提示:参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内容。

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约束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文化建设——考察创新、传统文化保护

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确保具体政策措施相互匹配、良性互动。

第一,对当前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进行延续和规范。在以往工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要继续保留,并切实加以落实。对一些成熟的现有政策,要及时将其上升为法律法规,提高政策约束力、增强权威性。

第二,对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原有文化经济政策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一方面,对原有文化事业单位的一些规定作出必要的调整修改。另一方面,开发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

第三,探索推动文化经济政策创新。学习国外促进文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借鉴其他行业改革发展的有效政策,突出文化领域自身特点,不断创新。

社会建设——考察社会治理、民生热点

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管理从理念到体制的创新,强调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依法治理、坚持综合治理、坚持源头治理。

第一,坚持系统治理,治理主体要从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同治理转变。

第二,坚持依法治理,治理方式要从管控规制向法治保障转变。实施治理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第三,坚持综合治理,治理手段要从单一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第四,坚持源头治理,治理环节上要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前移。

生态建设——考察生态文明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系统论和实践要求看,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决策制度、评价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内容。生态文明决策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全局高度通盘考虑,搞好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生态文明评价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生态文明管理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生态文明考核制度。将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环境保护成效的指标纳入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指标考核权重。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