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笔记课件 >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金融学笔记-第十章金融监管2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金融学笔记-第十章金融监管2

时间:2015-06-18     来源:     作者:育明教育姜老师      点击量:771

二、金融监管体制

(一)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类型(选择题X2)

1.  单一监管体制

由一家金融监管机关对金融业实施高度集中监管的体制,监管机构通常是各国的中央银行,也有国家另设独立监管机关。

2.  多头监管体制

根据从事金融业务的不同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不同,由不同的监管机构分别实施监管的体制。可分为分权多头式和集权多头式。

(二)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分析题F1)

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属于集权多头式

1.  中国银监会的监管职能

银监会成立于2003年,综合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

2.  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职能

依法对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资信评估机构以及从事证券业务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证券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3.  中国保监会的监管职能

中国保监会是我国保险市场的监管机构,依法对我国保险业实施监管。

三、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一)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是客观需要

对国际金融舞台,仅依靠各国管理当局的分别监管难以加以规范,客观要求推动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二)《巴塞尔协议》(分析题F2)

1988年7月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有名的《巴塞尔协议I》。

1. 《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在于:

1) 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其资产间的比例,订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

2) 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2.  协议的主要内容:

1) 关于资本的组成:把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档:(选择题X3)

第一档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准备金,这部分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

第二档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的准备金、资产重估准备金、普通准备金或呆账准备金。

2) 关于风险加权的计算:协议订出对资产负偾表上各种资产和各项表外科目的风险度量标准,并将资本与加权计算出来的风险挂钩,以评估银行资本所应具有的适当规模。

3) 协议标准比率的目标:要求到1992年年底,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化资产的标准比率为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选择题X4)

在银行国际监管标准的建立中,以巴塞尔协议的银行资本标准最为成功。这个协议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跨国银行的资本金监管需视协议规定的标准进行,就是各国国内,货币当局也要求银行遵循这一准则。

3. 《巴塞尔协议》的局限性

1) 对银行业风险的理解较片面,突出强调信用风险,对市场风险的规定过于笼统。

2) 银行的资本套利行为,是引发资产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制定的资本充足比率计算方法不能很好显示这一行为。

3) 将是否为经济合作组织(OECD)成员国作为划分国家信用级别的依据,既不合理,也不科学。

(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通过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简称《核心原则》),为规范银行监管提出国际统一的准则。

核心原则的主要内容,概括而言有:

1. 必须具备适当的银行监管法律、法规;监管机构要有明确的责任、目标和自主权;

2. 必须明确界定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严格银行审批程序;

3. 重申《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强调应建立起对风险进行独立评估、监测、管理等的政策和程序;

4. 必须建立和完善持续监控手段;

5. 对跨国银行业的监管,母国监管当局与东道国监管当局必须建立联系,交换信息并配合。

(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分析题F3)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发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又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1.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

(1)在信用风险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对银行业的破坏力日趋显现。而《巴塞尔协议》主要考虑的是信用风险;同时,《巴塞尔协议》在其他方面也逐渐暴露出局限性。

(2)危机的警示。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危机蔓延所引发的金融动荡给予金融监管当局和国际银行业的警示。

(3)技术可行性。风险的衡量和定价方面的研宄成果,在技术上为重新制定新资本框架提供了可能性。

2. 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

(1)第一大支柱—最低咨本要求:

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是新资本协议的重点。有关资本的定义和8%的最低资本比率,没有发生变化。但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除原来考虑的信用风险,进一步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2)第二大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管:

监管当局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化解状况、不同风险间相互关系的处理情况、所处市场的性质、收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因素进行监督检查,以全面判断该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

(3)第三大支柱——市场纪律:

市场纪律的核心是信息披露。为了提高市场纪律的有效性,推出标准统一的信息披露框架。对于一般银行,要求每半年进行一次信息披露;对在金融市场上活跃的大型银行,要求每季度进行一次信息披露;对于市场风险,要每次重大事件发生之后都要进行相关的信息披露。

(四)《巴案尔协议DI》(分析题F4)

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更具稳健性的银行和银行体系的全球监管框架》,标志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巴塞尔协议in》既延续了1988年以来以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又超越了传统的资本监管框架,从更为宽广的视角理解银行风险,在监管制度层面确立了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模式。

1. 《巴塞尔协议III》调整了关注点:

从单家银行的资产方扩展到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要素,特别是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双方的期限匹配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单家银行的稳健性扩展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从金融体系风险内生性的角度对系统性风险较大的业务以及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

从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扩展到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内在关联,将逆周期因素引入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框架,以维护银行体系长期稳定的信贷供给能力,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增长。

2. 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应对冲击的能力和缓解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质,《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为:

更加强调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大幅提高了对高质量的核心一级资本的最低要求;同时要求银行在达到最低核心资本4.5%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分别满足2.5%的储备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资本要求。

引入杠杆率监管要求,采用简单的表内外资产加总之和替代风险加权资产衡量资本充足程度,防范风险加权资产计算过程的模型风险,具有一定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大而不倒”导致的道德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引入新的流动性监管标准,更加关注压力情形下的流动性管理,防范流动性危机。

3.  宏观审慎框架

其核心是要求银行在经营状况良好时积累缓冲以备不时之需,通常包括资本留存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建立宏观审慎框架将有助于降低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进而增强金融体系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资本留存缓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在危机时期,经济体最需要信贷,可不断増加的损失和资本压力恰好削弱了银行体系的放贷能力。

引入逆周期资本缓冲可以在总体信贷过度增长时保护银行部门,

4.  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指业务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程度较高、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将给地区或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冲击的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越高,则其面临的额外核心一级资本率要求也越高。中国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五)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

为推动中国银行业实施国际新监管标准,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和国内银行的国际竞争力,2011年4月中国银监会制定发布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新监管标准的目标、原则和核心要求。

其要点有:

1.  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

(1) 改进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

(2) 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3) 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

2.  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

(1) 建立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

(2)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3.  强化贷款损失准备监管

(1) 建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

(2) 建立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制度。

2012年6月7日,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正式落地。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充分借鉴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成果,并认真汲取我国银行业改革与监管的实践经验,既保持与国际标准的基本一致性,又充分考虑中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将国际标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国际准则的中国化。

详细信息可以联系育明教育姜老师,电话:15311220200,QQ:1737503498或育明教育宋老师电话:13641231496,QQ:2459622477.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